名句
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
出處
君子之大義,和調而不緣,溪盎而不苛,莊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銓,刻廉而不劌,行精而不以明污,齊尚而不以遺罷,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尊賢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義也。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譯文
君子應該和眾人相處融洽但不同流隨俗,面臨危險而不茍且偷生,態度莊重嚴肅而不急切,對人溫和謙讓而不卑躬屈膝,奉行清廉而不傷害別人,行為高潔而不以此表明別人污濁,力爭上進而不以此遺棄疲弱無能的人,富貴但不輕視別人,貧窮也不改變自己的節操,尊重賢能的人,但也不完全排斥無德無能之人。這就是君子的處世原則。
名句解讀
富貴了不要瞧不起別人,貧窮了不改變自己的操守德行。
經典故事
氣節操守,是做人的根本。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改變,自己的立場、志向絕不會轉移。這句話被古代無數文人、士大夫奉為人生準則,成為立志、律身的名言,影響頗深。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信陵君為人仁愛而尊重士人,士人無論才能高低,他都謙遜而禮貌地結交他們,不敢以自己的富貴慢待士人。他聽說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夷門的守門人。他想送侯嬴厚禮,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重視操守品行,終究不應因做守門人貧困而接受公子的錢財。”信陵君于是親自驅車前往邀請,空出車子左邊的上位。這次侯嬴徑直登上車,并不謙讓,而信陵君手執轡頭,表情愈加恭敬。途中,侯嬴與朋友朱亥閑談,信陵君久久等候,而臉色更加溫和。正因為信陵君謙恭地對待士人,士人都爭著歸附他,也才有侯嬴及朱亥在后來的竊符救趙中舍身相報,趙國得以保全,他的義舉揚名天下。
侯嬴是守門人,朱亥是屠夫,他們貧窮卻堅守自己的氣節,在公子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也是“大丈夫”。他們的“大丈夫”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敬佩。
上一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