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上有這樣一段話:一種學問沒有學過,就努力去學,學了而沒有融會貫通,就決不停止。一種道理沒有問過,就虛心去問,問了還沒弄懂,就決不停止。一件事沒有考慮過,就認真地去考慮,考慮沒有弄通,就決不停止。有的道理沒有分辨清楚,就認真地去分辨,沒有徹底分辨清楚,就決不停止。有的所學沒有推行過,就切實地誰行,不到篤實的程度,就決不停止。“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p>
這一段是說要學,要問,要思,要辨,還要行,不論哪一項作的不到家,就決不停止。最后指出:如果智能較低,也決不半途而廢。別人一次能做到,自己就做上一百次。別人十次能做到,自己就做上一千次。只要有決心,功夫到了,就可以融會貫通,左右逢源。這幾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作為鼓勵人們勤學苦練的話。
上一篇:《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