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絕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名句解讀
碰到艱難困苦,遭遇了打擊,一般人就會罵別人對不起自己,不幫自己的忙,怨天尤人。人能夠真正做到為了求得真知而學習,就不怨天,不尤人,就會時時反問自己:為什么我站不起來?為什么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存在問題嗎?痛切反省,自己內心里并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這種心理才是健康的,這樣才是君子。
經典故事
唐代與狄仁杰同時期的宰相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唇闊。他為人沉穩,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凈就行了?!眾鋷煹抡f:“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你應該讓它自己干了。”
狄仁杰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杰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后,便問狄仁杰:“師德這個人賢明嗎?”狄仁杰說:“他是一個優秀的將領,至于是否賢明,我不知道?!蔽鋭t天又問:“他善于發現人才嗎?”狄仁杰說:“臣下以前和他共事,沒有聽說過他善于發現人才?!蔽鋭t天笑著說:“我重用你,是因為師德的推薦,他確實是一個善于發現人才的人。”并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的奏章,讓狄仁杰觀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慚愧,嘆息道:“類公真是一位盛德的君子,他包容我,我卻不知道,我差他太遠了。”
上一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