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出處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禮記·中庸》
譯文
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從從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這是圣人啊。努力做到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好善的目標執著追求的人。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要么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明白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理解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后仍未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篤實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名句解讀
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肯定會掌握。笨鳥要先飛,更要不斷地飛。只有比別人多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常人無法取得的成績。
經典故事
王羲之自幼學習書法,由父親、叔父啟蒙,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法。為了練好書法,他連走路都用手指練字,久而久之,衣服袖子也磨破了。他在家里的各處都擺放著凳子,放好筆墨紙硯,以便自己隨時能練字。他練習書法到了一種忘我的狀態,經常忘記吃飯睡覺。有次家人把飯端到他面前,他不假思索地就把饅頭就著墨水吃了,還吃得津津有味,絲毫未察覺有何不妥。等家人發現時,他已經滿嘴黑墨了。王羲之每次寫完字,他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洗毛筆,久而久之,池塘里的水都被染黑了,后來就被人們稱為“墨池”。經過幾十年的鍥而不舍的刻苦練習,付出比別人多上千百倍的努力,他的書法藝術終于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王羲之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毅力,沒有付出比常人多出千百倍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的。
上一篇:《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