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出處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戰國·屈原《離騷》
譯文
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我雖然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晨去進諫,到傍晚就遭毀棄!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采集白芷而給我加上罪名;這些都是我內心所珍惜的,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悔改!
名句解讀
“善”:珍愛;“雖”:即使,縱然;“九”:泛指多次;“未悔”:不會懊喪,不后悔。
此句表達作者為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后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目標而奮斗時常引用這一名句表達心志。
經典故事
自古以來,拋頭顱,灑熱血,保衛自己的祖國,是愛國軍人們引以為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不畏犧牲、勇于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斗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遭到了魚雷的轟擊,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軍人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衛著祖國,即使為國犧牲也在所不辭。如今是和平的時代,我們的愛國方式也需要改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在國家利益面前,犧牲自我,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就是我們最好的愛國方式。
上一篇:《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