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不以一眚掩大德。
出處
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譯文
秦穆公身穿素服親自到郊外迎接,對著回來請罪的幾位敗將放聲大哭:“都是我不聽忠言的罪過啊,讓你們受委屈了。沒有及早召回你們也是我糊涂啊,你們哪有什么過錯啊?而且,我也不會因為你們有了一點小小的過錯就忘記了你們的許多優點。”
名句解讀
評價一個人時要全面,要一分為二地看,不因為他有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大功績。
經典故事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別人的過錯,我們要學會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倘若一有過,就一棍子打死,那么天下就沒有什么好人了。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就結識了鮑叔牙,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他們兩人曾經合伙做過生意,管仲生活貧困,常常占鮑叔牙的便宜,管仲出資少些,還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分利的時候,管仲卻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說管仲是個貪財的人,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里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牙并不認為他愚笨,知道這是由于時機有利和不利。管仲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參加戰爭,三次都逃跑了。人們譏笑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啊!”
后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是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齊桓公登位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推辭,并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棄忘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重用管仲。
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最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有很多的小過錯,但鮑叔牙能容忍他的過錯,知道他有大的才能。事實證明鮑叔牙并沒有看錯,管仲的改革,使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這正是“不以一眚掩大德”所成就的呀!
上一篇:《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