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人民·治國的名人名言大全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詩·大雅·假樂》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易·師》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易·系辭下》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禮記·雜記下》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左傳·昭公二十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孫丑下》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國》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管子·治國》
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
——《管子·八觀》
民有三患: 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墨子·非樂上》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兼愛下》
治天下有四術: 一曰忠愛,二曰無私,三曰用賢,四曰度量。
——《尸子·治天下》
茍可以治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商君書·更法》
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王者之法,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
——《荀子·王制》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
——《荀子·儒效》
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
——《呂氏春秋·貴信》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呂氏春秋·察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韓非子·揚權》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國語·周語上》
治國之道,上無苛令,官無煩治,士無偽行,工無淫巧,其事經而不擾,其器完而不飾。
——《淮南子·齊俗訓》
上因天時,下盡地則,中用人力。
——《淮南子·主術訓》
說西施之美無益于容;道堯、舜之德無益于治。
——[西漢]桓寬《鹽鐵論·遵道》
居馬上得之,寧可以居馬上治之乎?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
——[西漢]劉向《說苑·政理》
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
——《漢書·陸賈傳》
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
——《漢書·鮑宣傳》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政刑四達而不,則王道備矣。
——《漢書·禮樂志》
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
——[東漢]荀悅《申鑒·政體》
私不亂公,邪不干正,此治國之道具矣。
——[三國魏]曹操《收田租令》
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
——[三國魏]曹操《置屯田令》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納言》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
上邪下難正,眾枉不可矯。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思其所以危,則安矣;思其所以亂,則治矣;思其所以亡,則存矣。
——[唐]魏徵《論時政疏》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善堙川者必杜其源,善防奸者必絕其萌。
——[唐]魏徵《群書治要·政論》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
——[唐]吳兢《貞觀政要·求諫》
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務德而不務刑,居安念危,值利思害。
——《新唐書·陳子昂傳》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雖有憂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乖;雖有納諫之明,而無力行之果斷,則言愈多而聽愈惑。
——[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與生事均。
——[宋]蘇軾《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為國有三計: 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計,有不終月之計。
——[宋]蘇軾《策別厚貨財一》
財之不豐,兵之不強,吏之不擇,此三者存亡之所從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宋]蘇軾《思治論》
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
——[宋]蘇轍《新論下》
治道之要有三,曰: 立志、責任、求賢。
——[宋]楊時《論政篇》
修心之要三: 曰仁,曰明,曰武。治國之要三: 曰官人,曰信賞,曰必罰。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后集》載司馬光語
足食足兵而人才足用,則天下不難理矣。
——[宋]羅大經《三足記》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飛傳》
善保家者戒興訟,善保國者戒用兵。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
治亂,證也;紀綱,脈也;道德,政刑,方與法也;人才,藥也。
——[明]劉基《喻治》
為政有三: 曰知體、稽古、審時。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治本》
要得天下治,只在用人。
——[明]高拱《本語》
保國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貧富,國家之存亡系焉。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載朱元璋語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清]黃宗羲《原臣》
凡治病者無定方,以能愈疾為良;治國者亦無定制,以安國樂民為善。
——康有為《問全國父老兄弟》
多難可以興邦。
——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我們知道要改造國家,非有很大力量的政黨,是做不成功的;非有很正確共同的目標,不能改造得好的。
——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中國欲建鞏固之國家,非大眾一心,群策群力,不足以杜外人之覬覦。然此種境遇,非從心理入手不可。必人人將舊有思想全行消除,換入一副嶄新思想方能成功。
——孫中山《在太原各界歡迎會的演說》
人無萬能,一國之重,斷非一人所能獨負其責,尚賴諸君同心協力,共肩艱巨。
——孫中山《在廣州招待國會議員茶會的演說》
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聰明治國者若具有一分聰明九分勇敢的精神,憑這一分聰明應知道歷史是怎么回事,那九分勇敢必可造成一頁新的歷史。
——沈從文《盡責》
應該在各部門設置有才干的監察人員,擔任考核臣事國王的官員的行動。
——[印度]《摩奴法典》
為君者,當施仁政,慎用苛罰。
——[古羅馬]奧維德《黑海書簡》
不講道義的政權從來就是短命的。
——[古羅馬]塞涅卡《美狄亞》
國王如果在一個百姓的園子里取一只蘋果,臣屬就會砍走一棵果樹。
——[波斯]薩迪《薔薇園》
一個真正的治國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專制政治,無論怎樣正派,可以注定為靈魂的籠子、公眾的牢獄。
——[古羅馬]朗基努斯《論崇高》
暴力是不可少的,就像醫治膿瘡一樣,不管瘡長得怎么熟,也少不了用柳葉刀來割一下!
——[俄國]《屠格涅夫論》
專制政治和煽動宣傳并不是治國的必要選擇,自由與秩序并非必然互相排斥,知識高于威嚴,自由討論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國家真正統一的生命。
——[英國]赫胥黎《支持“物種起源”的學說》
獨裁者騎在虎背上耀武揚威,可就是不敢下來。
——[英國]溫斯頓·丘吉爾《英吉利沉睡之際》
光用指令是建不成社會主義的。
——[蘇聯]布哈林《論今日的取消派》
上一篇:關于道德倫理·欲望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哲言真理·真善美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