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善惡的名言名句,善惡的名人名言,善惡名言警句大全
行善望報的人是不配稱為行善者的;這稱號只配給那只為行善而行善的人。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對善的無知,是犯錯誤的原因。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人應該竭盡全力避惡就德,然后才能與己為友,這樣也才能與別人為友。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倫理學》
一個人必須要么做個好人,要么仿效好人。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的本分是保持自己的善良,就像一塊黃金或綠寶石、或是一襲紫色長袍會永遠堅持“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的本分就是保持黃金或綠寶石、或是真正紫色的本色”一樣。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自省錄》
壞人的名望和他本人一樣靠不住。
〔古羅馬〕小普林尼《書簡集》
慈善 (也就是伴隨著愛的那種欲望)是對于所愛的人的幸福的一種欲望和對他的苦難的一種厭惡。
〔英〕休謨《人性論》
悲傷和失望引起憤怒,憤怒引起妒忌,妒忌引起惡意,惡意又再度引起悲傷,直到完成整個循環。
〔英〕休謨《人性論》
事物所以有善惡之分,只是由于我們有苦、樂之感。
〔英〕洛克《人類理解力論》
慈善的傾向是人類心靈所固有的,我們被自己驅使去為他人謀求福利。我們做了使人幸福的事之后,總感覺到滿意。
〔英〕雪萊《關于道德觀念的思辨》
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了。
〔英〕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善惡的區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善是被動的,它服從于理性。惡是主動的,它產生于作為。
〔英〕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魔鬼高興時也很善良。
〔英〕托馬斯·富勒《格言集》
有些人喜歡某些事物僅僅是因為這些事物的丑陋和低劣。
〔英〕塞繆爾·巴特勒《平凡的觀察》
天真無邪具有非常簡潔的風格。
〔英〕哈利法克斯《道德思想及見解》
許多人如果能以真面目出現,將會顯得出色得多。但他們往往故意表現得較差,似乎是以此為樂。
〔英〕馬克·拉瑟福德《日志選頁續篇》
殺人只是一念之差。但為它所作的辯護卻是持久的,而且暴露了更為墮落的良知。
〔英〕阿克頓《劍橋筆記手稿》
我們對待掠過腦中的邪念往往并不比種子田里嚇鳥的稻草人更盡責;稻草人的責任是不讓飛鳥在種子田里棲息,而靈魂的責任則是阻止邪念停留。
〔英〕丘頓·柯林斯《英國評論》
一貫無信無義的人彼此間不會變得沒有信義。
〔英〕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沃勒》
人的勇氣能承擔一切重負;人的耐心能忍受絕大部分痛苦。
〔英〕塞繆爾·約翰遜《有感于近期對福克蘭島問題的重視》
善人生活當中最好的部分,是他微小、默默無聞,不為人記憶的善行。
〔英〕華茲華斯 轉引自《智慧的錦囊》
邪念似疾病,總在閑暇中襲來;善意如醫生,總在匆忙中光顧。
〔英〕G·K·切斯特頓《正統派》
凡是使生命擴大而又使心靈健全的一切便是善良的;凡是使生命縮減而又加以危害和壓榨的一切便是壞的。
〔美〕杰克·倫敦 《深淵》
當一個偵探在調查某樁不可饒恕的罪惡時,他最終會發現,那罪惡就在他的心里和行為中。
〔美〕納撒尼爾·霍桑《美國札記》
偽善是一種投資,魔鬼要來償還的。
〔法〕雨果《海上勞工》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法〕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朵夫》
惡德有如戀愛,不少人常為它而不惜犧牲一切。
〔法〕古爾孟《隨筆集》
世上一大半的惡,來自無知。
〔法〕卡繆《黑死病》
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法〕盧梭《懺悔錄》
與其說是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是為了尊敬自己。
〔法〕福樓拜 轉引自《外國名人名言錄》
那些給別人帶來不幸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借口,那就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法〕沃維納格《格言集》
善良的意圖,若不加以節制,就使人做出窮兇極惡的舉動。
〔法〕蒙田 《隨筆集》
偽善是邪惡向德性所致的一種敬意。
〔法〕拉羅什弗科《道德箴言錄》
我們總以為,當我們能目睹某個壞蛋死去時,誰也無法阻止我們的快樂,因為我們終于報仇雪恨了。但當那人最后果真死在我們眼前,我們卻并不感到欣喜: 對我們來說,他死得不是太早就是太晚了。
〔法〕拉布呂耶爾《品格論·論愛慕》
惡人也許會死去,但惡意卻永遠不會絕跡。
〔法〕莫里哀《偽君子達爾杜弗》
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志。
〔德〕康德 轉引自《康德傳》
只是在對旁人的善意感到高興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地活著。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錄》
大量善行可能出于嚴厲,更多的是出于愛,但最多的還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無偏見的公正。
〔德〕歌德《與艾克曼的談話》
在末日審判之時,我們不會被問及讀了哪些書,只會被問及做了哪些事。
〔德〕(坎普滕的)托馬斯《效法基督》
什么叫做犯罪?犯罪是以惡意做基礎的不道德行為。
〔俄〕契訶夫 《問題》
善良的根須和源泉,在于建設,在于創造,在于確立生活和美。
〔俄〕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
沒有善良——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美。
〔俄〕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俄〕列夫·托爾斯泰 《伊凡·伊利奇之死》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俄〕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作惡該是出于熏心的利欲,從善理應享受榮譽,任何行為舉止都要有個前因后果,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
〔俄〕格拉寧 《一幅畫》
當一個人心情愉快的時候,他便顯得善良。
〔俄〕高爾基《使我心靈蒙受創傷的事實和思緒》
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俄〕羅佐夫《四滴水》
凡是對一切都覺得滿意的人,這個人就不會做出什么善事來,因為對邪惡不感到痛恨,就不可能有善。要是這個人沒有人去憎惡他,也就不會有人去感激他。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選集》
老是考慮怎樣去做好事的人,就沒有時間去做好事。
〔印度〕泰戈爾 轉引自《外國名言一千句》
行善者叩擊著門環,仁愛者卻發現門已開啟。
〔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飛鳥集》
惡意必須披上坦率的外衣,否則它就會暴露無遺。
〔英〕哈利法克斯《道德思想及見解》
一個人犯下謀殺罪或許是受了愛情或仇恨的驅使,但一個人提倡謀殺卻只能出于純粹的邪惡動機。
〔意〕伊塔羅·斯韋沃《塞諾的意識》
善與惡的知識不是別的,而是我們所意識到的快樂與痛苦的情感。
〔荷〕斯賓諾莎 《倫理學》
一旦你給邪惡提供了寄居之所,它就不再要求你信仰它。
〔奧地利〕卡夫卡《中國的長城·1917—1919年格言》
罪惡是需要的別名,或是疾病的一種。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偽善者之所以令人恐懼,倒不僅僅因為他的偽善,更因為他是有意識的人。
〔日〕三木清《論偽善》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春秋) 《國語·周語下》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
人之善惡,不必世族; 性之賢鄙,不必世俗。
(漢)王符《潛夫論·論榮》
積善在身,如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
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
(北齊)劉晝《劉子·慎獨》
小善不足以掩眾惡,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魏征上疏
天下之理,不過是與非兩端而已。從其是則為善,徇其非則為惡。
(宋)朱熹《朱子語類·學士·力行》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 楊萬里《庸言》
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兇》
上一篇:關于哲理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團結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