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出處】唐·杜光庭《傷時》,又見鄭遨《偶題》
【譯注】虛浮的名利比酒還厲害,醉得人心到死也不醒悟。過:鄭遨詩為“濃”。
【用法例釋】用以說明名利對人有很強的誘惑力和腐蝕作用,常使人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例]酒醉自有酒醒時,還有一種比烈性酒濃度更高的麻醉劑,那就是總想踩著實干者的肩膀向上爬追名逐利的投機狂。他自己失重,對客觀情勢估計失度,幾乎達到無藥可救的地步。這正是“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舒展《再論酒的度數(shù)》)
上一篇:《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