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語出晉·陶潛《挽歌詩》三首之三。一題《擬挽歌辭》。詩曰:“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峣。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詩末四句,作亡人自嘆曠達語氣。或:有的人。山阿(ē):山陵。這四句詩的意思是:親戚朋友有的還余哀未盡,別人卻已經在那里唱歌了。死去的有什么可說的呢?無非是寄身在山陵之中罷了。后人常引用這幾句詩來表達對死去者的傷痛之情。
例如
①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摘自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
②“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如果真有所謂“在天之靈”,老院長也可瞑目九泉了。(摘自張世恩《藝苑春濃,君何逝矣!——憶周信芳同志》)
③長歌當哭,須在痛定之后,此時,我心占一闋,祈母安息: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葉落終歸根,懿范留心間!(摘自巴桐《魂兮歸來》)
④馬年過去了,馬航370航班還沒有找到。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摘自俞肖云《官樣文章》)
⑤如今,北京城早已恢復了原有的繁榮和喧嘩,南方災區也日漸平靜。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我們不必要長時間悲傷嘆息,而是要在災難中吸取教訓,更好地生活。(摘自康會欣《眾望所向,保險在行動》)
上一篇: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詩句大意解讀
下一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