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知事》原文與賞析
崇侯、惡來知不適紂之誅也,而不見武王之滅之也。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故曰:“崇侯、惡來知心而不知事,比干、子胥知事而不知心。”圣人其備矣。(《韓非子·說林下》)
【注釋】崇侯、惡來:即崇侯虎與惡來,商朝末期兩個有名的奸臣,均為商紂王所寵信。適:迎合,順從。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因多次勸諫商紂王,被剖心而死。子胥:即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楚國人,吳王夫差的謀臣,因多次勸諫吳王夫差,被逼自殺。
【譯文】崇侯、惡來懂得不順從商紂王便會遭到誅殺,但是不能預見到周武王會把商紂王滅掉。比干、伍子胥懂得自己的君主一定會滅亡,但是不能夠預見到自己會被殺害。所以說:“崇侯、惡來懂得君主的心理卻不懂得國事的興亡,比干、伍子胥懂得國事的興亡卻不懂得君主的心理。”只有圣人才同時具備這兩樣才能,既能夠懂得君主的心理,又能夠懂得國事的興亡。
【評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歷史如同一臺戲,雖然在不斷地變換著角色,但情節(jié)總是相似的,君王的更換、朝代的更迭像車輪一樣周而復始,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看透歷史規(guī)律,領悟其中的主題,并從中吸取更多有益的教訓從而回避類似的悲劇呢?
上一篇:《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知恩圖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