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最患社鼠》原文與賞析
桓公問管仲曰:“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涂之,鼠穿其間,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而蔽惡于君。內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注釋】桓公:即齊桓公,名小白,齊國君主,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的相。最奚患:最大的禍患是什么。托:寄托,這里指藏身。阤(zhì):剝落。比周:緊密勾結,結黨營私。間:刺探,窺測。據:控制。
【譯文】桓公問管仲:“治理國家最擔憂什么?”管仲回答說:“最擔憂鉆進土地神神像里的老鼠。”桓公問:“為什么擔憂鉆進土地神神像里的老鼠呢?”管仲回答說:“您也看見過建造土地神神像吧?都是把木頭豎起來之后,把爛泥涂在木頭上。老鼠就乘機鉆進里面的縫隙,在里面挖洞藏身。要是用煙火熏它,就怕燒毀了木頭;要是用水灌它,又怕涂上的爛泥掉下來。這就是捉不到神像里的老鼠的原因。現在君主身邊的侍從,在外邊仗勢欺人,從百姓那里榨取錢財;在朝廷里相互勾結,在君主面前隱瞞罪惡。在宮內刺探君主的情況,去告訴朝廷外邊的同黨,內外相互勾結來增強自己的權勢,群臣百官也隨之獲得利益。官吏不懲處他們,他們就會擾亂法制;懲處他們,君主自身將不得安寧。他們依靠并控制著君主,也像是一批鉆進國家這個神像里的老鼠。”
【評說】管仲的比喻很形象。莊嚴神圣的神像背后很可能是藏污納垢之所。老鼠之所以能夠猖獗橫行,是因為它們找到了神像作為它們的庇護所;然而,不徹底搗毀老鼠們的庇護所,就無法遏止老鼠的繁衍滋生。貪官污吏之所以敢于為所欲為,是因為他們抓住了君主的兩難心理而有恃無恐;君主審時度勢、當機立斷,徹底斬斷罪惡的黑手,勢在必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上一篇:《治國安家,得人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治大國小,治小國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