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原文與賞析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國》)
【注釋】危:指不安其所居。
【譯文】凡是治國之道,一定要先讓民眾富裕。民眾富裕就容易治理,民眾貧窮就難以治理。為什么這么說呢?民眾富裕就會安于鄉居而珍惜家業,安于鄉居而珍惜家業就會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如此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會不安于鄉居而輕視家業,不安于鄉居而輕視家業就會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如此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好的國家往往是富裕的,而混亂的國家往往是貧窮的。因此,善于治國的人,一定要先使民眾富裕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
【評說】民眾貧苦,會覺得活得沒有意義,會輕視自己的生命。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看重,他還會懼怕什么,還有什么能約束他的行為呢?所以要想治理好國家,要想使法度得以實施,首先要使民眾真正富裕。僅靠畫餅充饑,不斷地給人以新的希望,卻從不能實現,久而久之,人會失去信心,社會也不會安定。
上一篇:《治國之制,民不得避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治國使眾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