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原文與賞析
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①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②。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孟子·公孫丑上》六)
注釋
①非人:不得為人,不配做人。②端:開端,開始。
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惻隱之心,就不配做人;沒有羞恥之心,就不配做人;沒有禮讓之心、是非之心,也不配做人。人的惻隱心、羞恥心、禮讓心、是非心,分別是仁、義、禮、智的開端。這‘四端’即‘四心’是人先天就有的、與生俱來的,就像人生下來就有四肢一樣。”
感悟
孟子認(rèn)為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有同情心、羞恥感、禮讓的文明胸懷和是非觀念等社會屬性,這是正確的。但他說人的“四心”是天生的,則未免虛妄。
上一篇:《無總于貨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愧于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