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事業(yè)名言大全·奉公乃事業(yè)之美德》的名人名言
只有像我這樣發(fā)瘋地愛生活、愛斗爭、愛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設(shè)的人,只有我們這些看透了和認識了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那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俄〕奧斯特洛夫斯基引自 《人生就是奮斗》
只為家庭活著,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著,這是卑鄙;只為自己活著,這是恥辱。
〔俄〕 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兩卷集》
人的生活不是從人所希望做的事情上開始的,而是為了公共利益所需要的事情開始的。
〔俄〕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
義務(wù)感——這是人的內(nèi)心的審判者,激起天良的最重要的興奮劑。義務(wù)感對天良來說,好比舵和槳之對獨木舟,沒有義務(wù)就沒有了天良,就沒有了高尚的人的原則。
〔俄〕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
賢明的人首先關(guān)心的是大家的利益,然后才是個人的利益;因為每一種利益都屬于整個的人類,而不屬于其中的某一個人。
〔法〕 盧梭《愛彌兒》
忠于職守是一個好公民應盡的義務(wù)。每個人應該懂得犧牲個人內(nèi)心的愛好。
〔法〕 雨果 《笑面人》
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他人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 光榮,是我們獲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貴,實在不下于天賦的生命。
〔法〕孟德斯鳩《波斯人信札》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zhì),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xiàn)在,大家都為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了。但是也還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zhì)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nèi)心的自由和安寧。
〔美〕愛因斯坦 引自《愛因斯坦》
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著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義。
(漢)班固《漢書·匡衡傳》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好惡而顯法禁,平賞罰而無阿私。
(漢)王符《潛夫論·德化》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貨利。
(漢) 劉向 《說苑·至公》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
(晉)傅玄《傅子·問政》
能遺其身,然后無私,無私然后能至公。
(隋)王通《中說·魏相篇》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唐) 孟郊《上達奚舍人》
公家之事,知無不為。
(唐)楊炯《鹽亭縣令南陽鄒思恭字克勤贊》
毀譽雜至,觀其事則毀譽明;善惡混淆,公其心則善惡判,此在上之職也。若智效一職,行其所當為而不問毀譽;立乎其中道,則善惡自黑白也。
(宋)林逋《省心錄》
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
(宋)蘇洵《審敵》
至公大義之為正。
(宋)蘇軾《后正統(tǒng)論三首》
威不可立也、惟公則威。
(宋)蘇軾《王彭知婺州孫昌齡知蘇州岑象知果州》
不以私愛害公義。
(宋)蘇轍《論侯偁少欠酒課以抵當子利充填札子》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舉天下之賢。
(元) 張養(yǎng)浩 《風憲忠告》
寧公而貧,不私而富;寧讓而損己,不競而損人。
(元) 張養(yǎng)浩 《牧民忠告》
人心公則如燭,四方上下,無所不照。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體驗》
“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濟人情,發(fā)明事理。
(明) 呂坤《呻吟語(卷上) ·應事》
賢人君子,專要扶公論,正《易》之所謂扶陽也。
(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衡無心,輕重自見;鏡無心,妍媸自見。吾心之品騭鑒藻如衡鏡,公矣。
(明) 彭汝讓 《木幾冗談》
私怒決不可有,公怒決不可無。
(明)陳確《陳確集·別集·治怒》
行罰先貴近而后卑遠,則令不犯。行賞先卑遠而后貴近,則功不遺。
(清)梁章鉅《古格言·治術(shù)》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清)梁章鉅《古格言·仕進》
古之仕者,以官行其義,不以利冒其官。古之君子,恥得之而弗能治,不恥能治而弗得也。
(清)梁章鉅《古格言·仕進》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處事》
見事貴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處事》
充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吳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讎。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悖兇》
勿施小惠傷大體,勿借公道遂私情。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持躬》
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恩。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從政》
公、私兩字,是宇宙人鬼關(guān)。
(清)汪汲《座右銘類編·學識》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后可以聽人言。
(清)汪汲《座右銘類編·政治》
固不可假公報私仇,亦不可假公報私德。
(清)汪汲《座右銘類編·政治》
人只有一個公私,天下只有一個邪正。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力行》
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若公時,做得來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個沒下稍。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論治道》
將天下正大的道理去處置事,便公; 以自家私意去處之,便私。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力行》
為國忘私仇,千秋思廉藺。
(清) 嚴允肇《古風》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煜《西漚外集·冰言》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丈夫以身任天下事,為天下耳,非為身也,但有益于天下,成之何必自我?
梁啟超《自由書·成敗》
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康有為《政論集·大同書》
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
陳毅《陳毅詩詞選集》
國家的繁榮,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是最大最長遠的利益,為此舍棄一點個人利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胡耀邦《把青年的無產(chǎn)階級覺悟提到新的高度》
一生無我想,盡瘁為人民。
胡厥文《胡厥文詩詞選·痛哭周總理逝世》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陶鑄詩詞選·贈曾志》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
魯迅 引自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只有無我地以人民大眾的幸福為主的人,才能適然自得,只有從這種立場孜孜兀兀地用他的心血來哺乳了年青一代的人,才永遠地被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廖沫沙《廖沫沙雜文集》
寧愿萬家暖,哪顧一身破。
田漢《田漢詩選》
上一篇:關(guān)于《失意》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guān)于《事業(yè)名言大全·奉獻方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