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其勢者,雖遠必至》原文與賞析
先王不恃其強,而恃其勢;不恃其信,而恃其數。今夫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探淵者知千仞之深,縣繩之數也。故托其勢者,雖遠必至;守其數者,雖深必得。(《商君書·禁使》)
【注釋】蓬:草名。飄風:旋風。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仞,也稱一尋,尋用于長度,仞用于高度或深度。縣:通“懸”。
【譯文】古代的帝王不依靠自己的強悍,而依靠手中的權力;不依靠自己的誠信,而依靠自己的統治方法。就像飛蓬遇到了旋風可以飛行上千里,這是憑借風的力量;測量深淵的人可以知道八千尺的深度,這是運用了懸繩測量的方法。所以,憑借外部力量,即使路途遙遠,也一定能夠到達;掌握了測量方法,即使水深,也一定能夠測量得出來。
【評說】千里馬盡管可以日行千里,但是沒有伯樂的識別和厚待,能力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發揮,與普通的馬也就沒什么兩樣。人的自身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使具備了一定的潛質,也需要相關的外部因素的輔助,才能夠辦成事情。在自身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誰能夠明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條件,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上一篇:《戲擬魏王曹操致謝郭院長沫若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