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原文與賞析
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山西新絳縣龍興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弟子規》初名《訓蒙文》,是李毓秀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根據宋代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的學童守則。后來經過清代儒生、山西平陽人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清代后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一句的韻文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它把禮的內容具體化,文風樸實,說理透徹,可謂諄諄教誨,循循善誘,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清末,許多地方官府將它定為私塾或義學的教材,也有的地方官吏把它作為“勸善”的材料,命人在茶館、書館或祠堂中宣講。此書在我國教育史上曾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國古代幼兒啟蒙教育的必讀經典。
上一篇:《習而用之,一可當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慎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