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原文與賞析
慎到(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15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曾長期在稷下宮講學,與田駢、環淵等有較多的交往,對于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慎到的學派歸屬問題至今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慎到是屬于從道家分化出來的法家,其思想源于“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也有學者認為,慎到是從批判儒家思想開始,“笑天下之尚賢”、“非天下之大圣”,最終走向法家的。
慎到著有《慎子》一書?!渡髯印返呢闆r十分嚴重,大多已經失傳,《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慎到著十二論”,《漢書·藝文志》的法家類著錄了《慎子》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總目》記載為三十七篇?!渡髯印番F存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群書治要》里有《知忠》、《君臣》兩篇,清朝錢熙祚合編為七篇,刻入《守山閣叢書》。此外,還有佚文數十條。
從現存的《慎子》中,可以看出慎到有尚法、重勢、貴因的思想,屬于前期法家之列。慎到反對尚賢,反對儒家主張的德治,主張法治。在尚法方面,慎到主張“民一于君,事斷于法”,要求臣民一律聽從于君主的政令。慎到還認為,君主如果要實行法治,就必須重視權勢,這樣才能令行禁止,君主只有掌握了權勢,才能保證法律的嚴格執行。另外,慎到還有貴因的思想,他提倡“無為而治”,主張在法治的基礎上,依照事物的本性,因循自然,清靜而治。
上一篇:《弟子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佛家故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