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天下無為》原文與賞析
善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設于不敢,藏于無事;竄端匿疏,示天下無為。以近者親之,遠者懷之。示人有余者,人奪之;示人不足者,人與之。剛者折,危者覆,動者搖,靜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隨事而定之也。鼓不與于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之事而為治主。君,知其道也,官人,知其事也。十言十當,百為百當者,人臣之事,非人君之道也。(《申子·大體》)
【注釋】疏:應作“跡”。
【譯文】善于做國君的人,習慣于深藏不露,說話從不自滿,做事從不輕率,表現出不問政事的樣子,故意打亂行事的常規,以便把自己隱藏起來,給天下人造成一種平庸無能的印象。這樣,身邊的人就會親近他,遠方的人也會懷念他。向別人顯示有余,別人就會來侵奪;向別人顯示欠缺,別人就會來幫助。剛強的東西容易折斷,高聳的東西容易傾倒,活動的東西容易搖擺,靜止的東西容易安定,名義已經規定好了,具體的事情就不會弄錯了。所以,那些有道行的人,總是著手從名義上理順關系,這樣,遇到具體的事情就能輕易地處理好。鼓不干預五音,卻能夠協調好五音,有道行的君主不去做百官的事情,卻能夠做治理國家的主人。君主,掌握了治國之道,官員掌管具體事務。說十句話,十句話都恰當,做一百件事情,一百件事情都適當,這是臣下們的事情,而不能夠等同于君主的治國之道。
【評說】除了法度規定的責任和義務之外,君臣之間也有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這就涉及運用權術的問題。按照權術的要求,君主首先要韜光養晦,深藏不露,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在未決斷之前就表露出自己的是非好惡。如果君主不動聲色,臣下便無機可乘,君主也就不會受臣下的左右和捉弄,這樣就可以暗地里操控一切;同時,君主又要巧于用人,不陷入事務主義的圈子,而要穩居中心,使群臣圍著自己轉。
上一篇:《磐石千里,不可謂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社稷戚于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