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不絕圣,國不乏賢》原文與賞析
武侯嘗謀事①,群臣莫能及。罷朝②而有喜色。起進曰:“昔楚莊王嘗謀事,群臣莫能及,罷朝而有憂色。申公問曰:‘君有憂色,何也?’曰:‘寡人聞之,世不絕圣,國不乏賢。能得其師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國其殆矣。’此楚莊王之所憂而君說③之,臣竊懼矣。”于是武侯有慚色。(《圖國第一》)
【注釋】①謀事:商議國事。②罷朝:議政結束。③說:通“悅”。
【譯文】魏武侯曾經和群臣商議國事,可大臣們的見解都比不上他。武侯退朝后卻面露喜色。吳起進諫說:“從前楚莊王曾經和大臣們商議國事,大臣們的見解也比不上他,可是他退朝后卻面露憂色。申公問他說:‘您面露憂色,是何原因呢?’楚莊王說:‘我聽說,世上不會沒有圣賢之人,國家也不乏賢達之人,能得到他們做老師的就可以稱王,能與他們交朋友就可以稱霸。現在我沒有才能,群臣還不如我,楚國將要危險了。’這是楚莊王擔心之事,而您卻心存喜悅,我內心感到憂慮。”于是,武侯露出慚愧之色。
【評說】楚莊王稱霸離不開他那超出常人的憂患意識和禮賢下士的寬大胸懷。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以致讓多少千里馬懷才不遇,抱憾終身。在當今知識爆炸時代,人才競爭更是激烈,可謂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然而,現實中湮沒人才的現象并未因此而完全改變,但愿楚莊王之“憂”少些、再少些!
上一篇:《上錢鍾書先生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世事皆倚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