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之始》原文與賞析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禮記·冠義》)
譯文
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因為有禮義。禮義的開始,在于使舉止得體、態度端正、言辭和順。只有在舉止得體、態度端正、言辭和順之后,禮義才能完備。以此來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而只有在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之后,禮義才算確立。
感悟
經過“五四”、“文化大革命”等歷次運動的沖擊,禮樂文化已經難覓蹤跡,以至于需要引進西方的禮儀來填補社交場合的禮儀真空。然而中華民族早在兩千多年前,禮儀規范就已經細致到人的舉止容顏。華夏民族的當務之急是重拾傳統文化之精華,重塑世界文明之典范。
上一篇:《禮主其減,樂主其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禮義廉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