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鄰國有道乎》原文與賞析
齊宣王問曰:“交①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②小,是故湯③事葛④、文王⑤事昆夷⑥。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⑦事獯鬻⑧、勾踐事吳王。以大事小者,樂天⑨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孟子·梁惠王下》三)
注釋
①交:交往,關系。②事:侍奉。③湯:商湯王,商朝的創始人。④葛:當時的一個小國。⑤文王:周文王姬昌,周朝的創始人。⑥昆夷:當時的一個少數民族國家。⑦太王:周文王的祖先,是當時一個小部落的頭領。⑧鬻(xūn yù):當時北方一個較強悍的民族,常侵犯中原。⑨樂天:以知天命而樂觀。⑩畏天:以畏懼天命而謹慎。保:保有,維持住。
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處理與鄰國之間的外交關系,有什么原則和方法嗎?”孟子回答:“只有仁德的國君才能做到以大國侍奉小國,因此歷史上就有了商湯王侍奉小葛國、周文王侍奉小昆夷的事。只有智慧明智的國君才能做到以小國侍奉大國,因此歷史上就有了周太王禮讓北方獯鬻、越王勾踐稱臣于吳王夫差的事。以大國侍奉小國的國君,是知道天命必然而樂觀;以小國侍奉大國的國君,是畏懼天命必然而謹慎。知道天命必然而樂觀的國君,能夠保有天下;畏懼天命必然而謹慎的國君,能夠保住他的國家。”
感悟
樂天知命、認命,這是儒家文化中關于天命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和心理影響深遠。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說。抗命,又認命。面對“必然”,懷疑是可貴的,而積極的有條件的妥協未免不是一種智慧。
上一篇:《交友須勝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今日不為,明日亡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