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惡者,賞罰之本》原文與賞析
明王之所貴,惟爵其實,爵其實而榮顯之。不榮,則民不急列位;不顯,則民不事爵;爵易得也,則民不貴上爵;列爵祿賞不道其門,則民不以死爭位矣。人君而有好惡,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審好惡。好惡者,賞罰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祿而惡刑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商君書·錯法》)
【注釋】爵其實:指根據農戰的實際情況授予爵位。列位:爵位。不道其門:不遵循正當的途徑。人君而有好惡:當做“人生而有好惡”之誤。御:通“馭”,控制,支配。
【譯文】明智的君主,所注重的是把爵位給予有實際功勞的人,同時讓他們感到榮耀顯貴。如果授予了爵位而不使他們榮耀顯貴,民眾就不會渴望得到爵位;如果授予的爵位不尊貴,民眾就不會去追求爵位;如果爵位很容易得到,民眾就不會重視爵位;如果設置的爵位和俸祿不遵循正當的門路,那么民眾就不會去拼命爭取爵位。人天生就有喜歡和憎惡的東西,因此君主才可以利用它來統治民眾。因而,君主不能不考察民眾的喜好和憎惡。喜好和憎惡,就是賞賜和刑罰能夠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人之常情都是喜好爵位和俸祿而討厭刑罰,因此君主就設立了賞賜和刑罰這兩樣東西來控制民眾的意志,從而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
【評說】雖然商鞅這里說的看似有道理,可是其根本的出發點是將民眾作為對立面來看待,這是混淆了君主和民眾相互依存的關系,將君主凌駕于民眾之上,賦予君主隨意生殺予奪的權利,所以,用心還是險惡的。
上一篇:《好官易做,好人難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