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原文與賞析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太公曰:“……涓涓①不塞,將為江河。熒熒②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為斧柯③。是故人君必從事于富,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無借人利器④,借人利器,則為人所害而不終于世。”(《文韜·守土》)
【注釋】①涓涓:細流。②熒熒:小火。③斧柯:斧子的柄,此處代稱斧子。④利器:銳利的兵器,此處比喻為國家權力。
【譯文】文王問太公:“怎樣才能守住國家疆土?”太公回答:“……涓涓細流不去堵塞,就會變成大江大河。星星之火不去撲滅,等它變成燎原大火,就無可奈何了。種子萌發時不去摘除,等它長成大樹,就只能用斧子砍伐了。所以國君一定要致力于增加國家的財富,沒有財富,就難以推行仁政;不能施舍,就難以團結宗親貴族。疏遠了宗親貴族,就會造成危害;失去民眾擁護,就會導致失敗。不要把治國的大權交給他人,否則就會被人所害而不得善終。”
【評說】人從來都不是孤立地行走于世的,即使自稱寡人的一國之君也是如此。那么,如何為人處世就是一個大問題、大學問了。儒家所提倡“仁者愛人”、“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思想很顯然也為兵家所借鑒和提倡。雖說其超越歷史條件而不能一時實現,然而它畢竟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愿景,樹立了一座前進的燈塔。
上一篇:《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居功自傲》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