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夏見曾子》注釋,意譯與解說
子夏見曾子①,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②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于胸中,未知勝負,故臞③。今先王之義勝,故肥。”
——《韓非子·喻老》
【注釋】
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參。②先王之義:指古代圣王堯舜禹湯等倡導的仁義道德。③臞:瘦。
【意譯】
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夫子的學生。有一天,兩個人在街上遇見。曾子上下打量著子夏,問:“老兄一向瘦骨伶仃,怎么近來肥胖多了?”子夏得意地說:“我戰勝了,所以發胖了。”“這是什么意思?”曾子不解地問。“我在書房里讀到堯舜禹湯的道德仁義,十分羨慕;來到街上看見世俗的富貴榮祿,心中也十分羨慕。兩種心思在我的胸中斗個不停,未知勝負,所以我不思茶飯,人也瘦了。現在,先王的仁義取勝了,我也就發福了。”
【解說】
俗話說:心寬則體胖。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心神安寧、胸無雜念,就能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在這則寓言中, 子夏開頭因一會兒羨慕堯舜禹湯的仁義道德,一會兒又羨慕世俗的富貴榮祿, 兩種思想互相矛盾、斗爭,結果不思茶飯、骨瘦如柴。最后,先王的仁義戰勝了世俗享受的誘惑,心無二用,身體也就迅速發福了。當然,這則寓言的含義并不是教給人們一般的養生之道,而是蘊含著更為深刻、豐富的思想。在一個人的意志中,最困難的是如何克制自己、戰勝自己的私心雜念。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正是因為人立身于現實社會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疑慮,要經受許許多多的誘惑與磨難,所以,孔子才認為人必須每天都反復思考自己的言論與行動,保持住自己的節操與品行。同樣,韓非子在這里也形象地闡發了這個道理。他認為: 人貴有自我修養,只有在自我反省、自我批評中排除掉各種各樣的私心雜念,清除出各種各樣的不健康思想,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成為真正的強者。
【相關名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不朽之名譽, 獨存于德。
——意大利·彼特拉克
上一篇:《劉基·子余知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堯讓天下》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