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食不甘味
【溯源】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楚王曰:“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而懸旌,而無所終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p>
【釋義】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故事】
戰國后期,有齊、秦、楚、燕、韓、魏、趙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前來拜他。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蘇秦游說齊閔王說:“臣聽說率先挑起戰爭的人必然后患無窮,而不顧招人忌恨,帶頭締結盟約攻打他國的最終陷于孤立。如果后發制人就能有所憑借,順應時勢即可遠離仇怨。因此圣賢做事,無不借勢而為,順天而動。借助形勢,有利于展開步驟;倚重天時,則是成功的關鍵。因此,不懂得借勢順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善于開創王業的君主,在于能使諸侯勞頓而自己閑逸,使天下混亂而本國安寧。安逸與大治在我方,而勞頓與混亂在他國,這就是王霸之道。積蓄國力以待來敵,以消兵禍,那么他的國家沒有隔夜之憂。有什么事實作佐證呢?過去魏惠王擁有領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萬,倚仗自己實力強大,攻取邯鄲,西圍定陽,又邀集十二家諸侯朝拜周天子,為圖謀秦國作種種準備。秦孝公聞報,憂心忡忡,寢食難安,食不甘味,動員全國,修繕戰守的器具,境內嚴加防守,同時招募死士,任命將領,以待來敵。
【智慧語林】
工作中的“食不甘味”與“敷衍了事”是兩種相對立的態度。
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是對工作的高度投入,全力以赴,是一心一意。
工作上敷衍了事,應付了事,無所事事,就是沒有執著精神,就是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就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上一篇:雕不增文典故故事|雕不增文釋義
下一篇:飲鴆止渴典故故事|飲鴆止渴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