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一頭夸耀家世的騾子》寓言賞析
主教的騾子夸耀自己出身顯貴, /他總是不斷地談到自己的母親——/那匹雌馬, /敘述她無數的英勇業績,/她做過這事,她又到過那里, /因此她的孩子就認為/人們也該把他寫進歷史, /并且認為要是讓他去為醫生服役/那真是辱沒自已的家世。 /但是他老了之后, 人們就把他放進磨坊, /他這才想起了自己的生身父親驢子。
災禍只有在/使執迷不悟的人醒悟的時候才成為好事, /人們說它對某事起好的作用, /說的真是非常有理。 /
——《拉封丹寓言詩》(遠方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中,要創造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形象,同時又那么耐人尋味、意義深長,實在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拉封丹這篇寓言在這方面給人們作出了典范。
寓言中的這頭騾子十分自負。一是自負地位不凡, 因為它是“主教的”,地位與眾不同,因此可以大大地夸耀自己,騾子妄自尊大、 目中無人,愚蠢而又狂妄。“主教的”三字,格外具有一種辛辣的諷刺力量,足可以讓那些“大人們”芒刺在背。二是自負血統高貴,它的母親——一匹雌馬,有“無數的英雄業績”,“做過這事”,“又到過那里”,因此,騾子“總是不斷地談到自己的母親”,以至于認為應該把自己也“寫進歷史。”至于讓騾子去為醫生服役,簡直是“辱沒自己的家世”。一副愚蠢而又夜郎自大的模樣,被拉封丹寥寥數語,便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
在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把上輩的光榮,把自己一時所處的地位,甚至僅僅是自己的出身,作為資本時時炫耀、吹噓。他們還竭力回避自身的弱點,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往往只看見自己那可憐的一丁點兒長處。寓言中的騾子,便是這些人的絕妙畫像。
這篇寓言包蘊著辯證的觀點。每個人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差的一面,優點與缺點, 長處與短處,往往是共存的,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另外,寓言告訴人們,災禍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壞事,它有時起著警鐘的作用,可以提醒人們,可以促使人們深思、反省,甚至能使“執迷不悟的人醒悟”,也就是說,災禍也可以“對某事起好的作用”。
這則寓言的結尾頗有特色。當騾子老了時,被人送進了磨坊,這時,自負血統高貴的騾子才想起了自己的生身父親驢子。寓言前面都是鋪墊,結尾象相聲的抖包袱,一抖便響,使人啞然失笑,同時加重了諷刺勸喻的力量。這般結尾,可謂巧妙之至。
上一篇:《中國寓言·一傅眾咻》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一對蟈蟈吹牛皮》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