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此一時,彼一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此一時,彼一時:cǐ yī shí , bǐ yī shí
詞源: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 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
詞由: 有一天, 孟子離開了齊國,到別的地方去。在路上, 他的學生充虞看到他不大愉快的樣子, 就問他:“老師, 你好象心里不高興。早幾天我還聽你說過 ‘不怨天, 不尤人’ 的話, 怎么今天就這樣了呢?”孟子說:“那時是那時, 現在是現在, 時候不同, 情況也就不同了。從歷史上看來, 大概每過五百年就有一個輔助君王的人出世, 從周朝文武以來, 已有七百多年了, 社會混亂也應該很好地整治一下了。那么在今天, 那一個可以擔當起這個任務?除了我還有誰呢?想到這里, 我怎么不心思重重呢?”
詞義: 這個時候的情況, 不同于那個時候的情況。此: 這; 彼: 那。
書證: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許旌陽道:‘此一時, 彼一時, 大不同也。常言道: “一物降一物”哩。’”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吳教授愣了一下, 臉一紅, 立刻又哈哈大笑起來:‘此一時也, 彼一時也。我老吳難道是個圣人,生而能知全世界未來大事?’”
上一篇:成語《欣欣向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死不瞑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