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飲鴆止渴
【溯源】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四十八·霍谞傳》:“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日望征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釋義】
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其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
【故事】
東漢魏郡鄴(今臨漳縣西南)人霍谞,從小勤奮好學(xué),少年時代就讀了大量儒家經(jīng)書,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shù)睾苡行┟麣狻;糇牉槿颂故帲鞅媸欠牵苡姓x感,而且頗有膽識。他做尚書仆射時,正值大將軍梁冀專權(quán)亂政,霍谞不怕奸邪佞臣的迫害,帶著一顆忠良之心屢次上書給皇帝,指責(zé)梁冀的罪行。后來梁冀被誅,他又擔(dān)任過司隸校尉、少府等職,最后在廷尉任上去世。
霍谞耿直敢言的性格小時候就表現(xiàn)得很突出。他十五歲那年,在郡里當官的舅舅宋光,由于秉公執(zhí)法,得罪了一些權(quán)貴,被人誣告擅自刪改朝廷法令,因而被捕入獄,遭到嚴刑拷打,苦不堪言。
宋光進了監(jiān)獄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靜。他從小時候起就常常和宋光在一起,舅父對他非常疼愛,教會他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他做一個學(xué)識淵博、正直不阿的人。霍谞對舅舅的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他認為自己不能坐視舅舅蒙冤受屈,日思夜想如何為舅父申冤。最后他決定給大將軍梁商寫一封申辯書,替自己的舅舅申冤。霍谞很有心計,他知道自己以宋光外甥的身份去向梁商求情,很容易被認為是出于私情,于是就開誠布公地在信中指明了這一點,并且只是用人情事理去辯說舅舅無罪。
霍谞在信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舅舅宋光出身名門,身居高位。作為州郡的長官,一向秉公守法,沒有絲毫的缺點,從而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怎么會冒著殺頭之罪去篡改朝廷的法令呢?他有必要這樣做嗎?這樣做,就好像一個人十分饑餓,就拿有毒的附子來吃;口渴了,就取鴆鳥毛泡的毒酒來喝一樣。不但解不了饑渴,而且立刻就會中毒而死。有人會做這樣的傻事嗎?我的舅舅位高身貴,還能去做自己害自己的事嗎?將軍您德行高尚,威儀天下,請您明察是非。”
梁商看過霍谞的書信,覺得很有道理,而且他對霍谞的才學(xué)和膽識也很賞識,于是下令認真審理宋光的案子,并請求漢順帝寬恕宋光。后來,宋光被免罪釋放,霍谞自己也因為這封理正言直的申訴信而名傳天下了。
【智慧語林】
明知鴆毒的厲害,卻要一飲而盡,孤注一擲的行為,追求的是置之死地的結(jié)果,后果往往很嚴重。擺脫這樣一種絕境的方法是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么渴的局面?止渴的方法是否只有一種?結(jié)果之前的反思往往很重要。它將會為你下一次走投無路時提供逃生的方法!
上一篇:食不甘味典故故事|食不甘味釋義
下一篇:高步通衢典故故事|高步通衢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