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曹植·雜詩(其二)》原文、賞析、鑒賞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2〕。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3〕。“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4〕褰裳上墟丘〔5〕,但見蒿與薇〔6〕。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7〕。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孤魂游窮暮〔8〕,飄飖安所依?人生圖嗣息〔9〕,爾死我念追。俛仰內傷心〔10〕,不覺淚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11〕。
〔1〕孔融雜詩共二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據《建安七子集》中華版。孔融(公元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市)人。“建安七子”之一。為人好學,秉性剛直,是漢末名士。歷任北海相、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后因屢次觸怒曹操而被殺害。
〔2〕向:當,對。人:此處指“我”。
〔3〕這句以日光之沒喻子之死。潛:隱沒。
〔4〕“孤墳”二句:是家里人對作者說的話。
〔5〕褰(qian)裳:提起衣服的下擺。墟丘:指墳墓。
〔6〕蒿:蓬蒿。薇:俗名野豌豆。
〔7〕乘塵飛:化為灰塵的意思。
〔8〕窮暮:長夜,指地下。
〔9〕圖嗣息:希望有兒子來繼承。
〔10〕俛(fu)仰:時時。
〔11〕希:同“稀”,少。
這是一篇悼子詩。開頭幾句敘述驚聞子死,中間想象死者骨肉已寒、孤魂無依,最后抒發自己的悲傷。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四認為此詩“至性,極悲”。
上一篇:《清代文學·張惠言·木蘭花慢》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李季》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