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委婉曲折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修辭上叫委婉。使用委婉的語句,單從字面上,難以把意思弄明白,必須在弄清詞語本義的基礎上結合語境(特別是對話人之間的關系,事件發生的場合及情勢等),才能做出正確的解釋。委婉的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出于“謙虛”
1、運用謙稱和表謙副詞
古人在對話或書信中提到自己的時候常使用謙稱和表謙副詞。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國君的自稱謙詞。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臣:古代的男性奴隸,自稱謙詞。
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竊:意思是不敢公開直說,只是私下認為如此。古人向別人特別是向上級、向尊長提出意見時常用的表謙副詞。
2.運用有關品德、才能、門第、職事方面的謙詞。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鄙賤:淺陋而卑賤,自謙之詞。
(二)出于“忌諱”
1.為尊者諱
(1)諱名,又稱避諱,古人在言談和書寫時要避免君父尊親的名字。避諱的方法,一般或取同義或同音的字代替本字,或用原字而省缺筆畫。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諫太宗十思疏》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諫太宗十思疏》
唐人因避唐太宗(世民)的諱,把“民”改寫作“人”。
(2)諱事,古人對于君父尊長的所作所為不敢直說,而要采職拐彎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示。
英雄無用武之也,故豫州遁逃至北。《赤壁之戰》
諸葛亮不說曹操已占領荊州,劉備已無安身立命之地,卻說“英雄無用武之地”。
2.因迷信或風習而諱飾
沛公不勝杯杓。《鴻門宴》 忌說“醉”,所以說“不勝杯杓”。
令五人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忌說“死”,所以說“老”。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五人墓碑記》 忌說“吊死”,所以說“投繯”。
(三)出于“客氣”
運用敬稱和表敬副詞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公:對尊長或平輩的敬稱。
待圣人出而投繯道路。《五人墓碑記》 圣人:對帝王的敬稱。
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幸:表敬副詞,表示承蒙對方關照。
張良曰:“謹諾。”《鴻門宴》 謹:表敬副詞,可不譯。
(四)、出于尊重或礙于情面而使用的委婉語。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我壯年的時候,尚且比不上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了。” 燭之武對鄭文公說的這段話看起來是說自己能力差,實際上是長期沒有得到重用對鄭文公發泄怨氣。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欲長侍足下,豈可得乎? 《荊軻刺秦王》
燕太子丹對荊軻說的這段話看起來是說秦兵已來,“即使我想經常侍奉您,難道可能嗎?”言外之意是暗示荊軻趕快啟程去刺秦王。 ‘
(五)出于外交辭令的需要
外交辭令要求剛柔相濟,不卑不亢,有理有節,不失分寸,因此更是拐彎抹角,委婉含
蓄,如不仔細推敲,很易發生誤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對秦王所說的這段話
外柔內剛,表面上是在敘述來秦前自己的想法,實際上暗里指責秦王恃強索璧。
大王以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個,兼有微賤之義。“一
介”譯作“一個普通的”,含有趙王敬畏秦王的意思,而又不卑下。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頸血濺大王”實際上
是“同您拼命”的意思,卻說得含蓄委婉,很有分寸。
上一篇:《借代》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古代散文文體》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