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的解釋|宿的意思|“宿”字的基本解釋
“宿”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的“宿”字很像一幅畫,外面是一座房屋的形象,屋內的右邊是一條席子,席子上仰面躺著一個人,這是表示在房屋里住下的意思。金文的各個組成部分和甲骨文相同,只是席子變成了三角形,“人”與“席子”調換了一下位置,但意思沒有變。到小篆時,“席子”變成了“百”,已經沒有象形的樣子了。
“宿”字的本義就是過夜、住下、住宿,是個動詞。如《木蘭詩》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意思是早上告辭了父母去從軍,晚上就在黃河邊過夜。現在使用這一意義的詞如“住宿、露宿、宿舍、借宿、風餐露宿”等。
“宿”由“過夜”的意思引申出“隔夜、前一夜”的意思,如唐代王維《田園樂》詩有“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詩里的“宿雨”指的就是“夜雨、隔夜的雨水”。
“宿”還引申出“隔年、前一年”的意思,《禮記·檀弓上》說:“朋友之暮,有宿草而不哭焉。”意思是朋友的墳墓前長有隔年的草就不要在墓前哭了,因為古代朋友悼亡悲哭的期限是一年。又如某些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在莖葉枯萎以后可以繼續生存,到第二年春天重新發芽,這種前一年的根就叫做“宿根”。隔年成熟的麥子叫“宿麥”。
“宿”還引申出“前世的”意思,佛教認為世人前一世都有生命,輾轉輪回,因此叫前世的生命為“宿命”,前世的因緣叫“宿因”、“宿緣”,前世注定的福分叫“宿福”。由此演化出一種唯心主義理論——“宿命論”,認為事物的變化發展、人的生死貧富等都由天命預先決定,或由前世為人的善惡而定,人是無能為力的。
“隔夜、隔年、前世”含有過去了的意思,因此“宿”字又可以引申為“舊有的”、“一向就有的”意思,如“宿愿”指一向懷有的志愿,也可以寫成“夙愿”,“宿疾”指舊病,即長期沒有治好的疾病,“宿債”指舊有的、以前欠下的債務。
從“一向就有的”意義上還可以引申出“老的、有經驗的”的意思,如“宿將”指久經戰陣的老將,“宿工”是指老成嫻熟的樂工,“宿見”指成熟的見解。
因“住宿”一般都在晚上,因此又可以用來計算“夜”,是個量詞,為了和表示住宿的“宿”有所區別,這個“宿”讀成xiǔ。一夜就叫一宿,如賈思勰《齊民要術·水稻》:“凈淘種子,漬經三宿。”意思是說:把稻種淘凈以后,再浸泡三夜。現在還用“宿”來計算夜,如“半宿、一宿、三天兩宿”。
停留過夜叫“宿”,恒星在天上處于一定的區域也用這個字,不過它讀成xiù。古代天文學家為了認識星辰,觀測天象,將某些鄰近的恒星加以組合,數目多少不等,如箕宿由四顆星組成,尾宿由九顆星組成,這樣的恒星群叫做星宿,也叫星座或星官。如我們常說的二十八宿,就是古人將天空中可見的恒星劃分成二十八組,每一組叫做一宿,合稱二十八宿,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古人劃分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測量太陽、月亮的運行位置,用來測定季節,制定歷法。
上一篇:賓的解釋|賓的意思|“賓”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射的解釋|射的意思|“射”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