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解釋|桑的意思|“桑”字的基本解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栽桑養蠶的國家。1926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發現過一個被刀子切割過的蠶繭。195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又在浙江吳興縣錢山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用竹筐盛著的絲絹殘片、人字紋細絲帶及絲線等。經測定,它們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可見,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國南北各地就已經有了蠶桑生產。相傳養蠶是由黃帝的妻子嫘(léi)祖發明的,后來人們將嫘祖奉為蠶神來祭祀。黃帝生活在五千多年前,嫘祖開始養蠶的說法與現代考古學的成果在時間上是一致的,說明傳說有其合理的因素。
“桑”字的甲骨文像一棵桑樹的樣子。到了小篆時,“桑”字的“木”上有三個“又”。“又”,古時是手的寫法,代表很多手在采摘桑葉。
蠶桑業的興起使人們的生活與桑樹發生了密切的聯系,由此產生了對桑樹的神化和崇拜。古人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他們的社很多都設立在桑樹林里,這是崇拜桑樹的反映。古書中記載說,商朝的建立者成湯在位的時候曾遇到連續多年的大旱,成湯就親自到桑林神社祈雨。古代不少戰爭都發生在桑樹林里。如《淮南子》一書中說:“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意思是說,共工利用洪水攻打舜的空桑這個地方。為什么一些戰爭常發生在桑林呢?原因就在于桑林是土地神的所在地。古人認為,占領或摧毀了敵方的神社,就斷絕了敵方與土地神的聯系,從而使敵方首先在精神上失去了土地神的保護,精神崩潰了自然也就不堪一擊。
土地是人們賴以為生的最重要的生活資源,所以不僅國家要立社祭祀土地神,各鄉村也要立社祭祀土地神。桑林是古人喜歡立社的地方,但立社不一定都立在桑林里,也有在松樹、榆樹、梓樹等不同種類的樹林里立社的。對國家來說,社是國家的象征,所以人們用“社稷”指代國家。對個人而言,社樹是故鄉的象征,所以用“桑梓”指代故鄉。柳宗元《聞黃鸝》中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在古代民俗觀念中,桑樹也是帝王的象征。《三國志》中說,劉備小時候跟著母親以賣鞋織席為生。他家的東南角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樹,遠遠望去,亭亭如蓋,過往的人都說此樹非凡,將出貴人。后來劉備當了皇帝,人們就把這棵高大的桑樹和劉備當了皇帝聯系起來,附會成桑樹是帝王的象征。《晉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晉惠帝時,宮廷里長了一棵桑樹,每天要長一尺多高,但幾天后就枯死了。結果到了十二月,愍懷太子被廢為庶人。在這些記載中,桑樹跟帝王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桑”在古代還有喪亡的意思。如殷墟卜辭中有這樣的話:“般不隹桑羊?”這是問般會不會喪失羊。
在古代民俗中,桑樹與死亡有密切的聯系。古代喪禮中有“虞主用桑”的講究。虞主是死者的神主,這里是說死者的神主偶像或牌位要用桑木來制作。元代關漢卿的《蝴蝶夢》雜劇把狠心薄情的妻子叫做“桑新婦”。“桑新”與“喪心”諧音,是沒有良心的意思。至今民間仍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說法。人們之所以把“桑”跟死亡聯系到一起,是因為“桑”與喪亡的“喪”讀音相同的緣故。這是一種諧音忌諱的說法。
上一篇:枕的解釋|枕的意思|“枕”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武的解釋|武的意思|“武”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