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的解釋|鈴的意思|“鈴”字的基本解釋
鈴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金字是形旁,它表明這個字的本義和金屬有關;右邊的令字是聲旁,表明這個字的讀音。《說文解字》說:“鈴,令丁也。”也就是說,令丁是它的本義。那么,什么叫令丁呢?清代學者段玉裁在給《說文解字》作注解時說:“古謂之丁寧,漢謂之令丁。”意思是說,鈴在上古時期叫做丁寧,到漢代又叫令丁。不管是丁寧還是令丁,都是象聲詞,都是對鈴聲的模仿。
如果現在我們給鈴下個定義,鈴就是金屬制造的能發出響聲的器具。常見的鈴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有一個鐘形的金屬外殼,里面垂吊著一個金屬的小舌頭,搖動的時候,金屬舌頭和外殼相撞擊,發出清脆的響聲。第二種是一個圓形的金屬外殼,中間有一個裂口,里面是一個金屬球,搖動的時候,金屬球在里面不斷地滾動、撞擊外殼,發出響聲。第三種是沒有金屬舌頭,也沒有金屬球,只能用外力敲打或兩個鈴互相撞擊來發出響聲。
蘇東坡《艾子雜說》這本書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營丘那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性格倔強,特別喜歡和別人抬杠,而且強詞奪理。有一天,他問艾子:“拉車的騾馬的脖子上都系著一串鈴鐺,這是為什么?”艾子說:“騾馬和車所占的體積很大,而且大多在夜間行走,如果在很狹窄的路上相逢,就難于躲避。所以在騾馬的脖子上拴上串鈴,很遠就能聽到,便于對面來車躲避。”讀書人又問:“佛塔上也掛著鈴鐺,難道這佛塔也要夜間行走,讓其他的塔或車馬讓路嗎?”艾子說:“凡是鳥類都喜歡在高處做窩,而鳥窩的旁邊總是堆積著鳥糞,把塔都弄臟了。在塔上掛鈴是為了嚇唬鳥類。”讀書人又問:“獵人打獵的時候,總是先放出獵鷹,去擒拿獵物。在獵鷹的尾巴上,獵人總是拴上小鈴鐺,難道是怕鳥類在獵鷹的尾巴上做窩嗎?”艾子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說:“獵鷹在追趕獵物的時候,經常飛入樹林中,有時候獵鷹用利爪抓住獵物飛翔,在樹林中很容易被樹枝或藤條絆住或纏住。如果不拴上鈴鐺,獵人就很難找到它們。”
這位讀書人真是不通情達理,不過通過艾子的一番話,才使我們了解到,鈴鐺原來還有這么多用途。關于鈴鐺的用途,我們還可以再補充一條,就是用在軍事上作為警戒線。據《資治通鑒》記載,唐朝的軍閥朱全忠在包圍鳳翔城的時候,除了環城挖上壕溝以外,為了防止城里的人夜間逃出城去求救兵,又環城架上鐵絲網,在鐵絲網上掛上鈴鐺,敵人一碰上鐵絲網,鈴鐺就會響起來。這種裝置叫做鈴架。
有一個俗語,叫做解鈴還須系鈴人。說的是從前在金陵的清涼寺里,有個叫泰欽法燈的和尚,聰明過人。一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老虎脖子上拴著一顆金鈴,誰能把它解下來?”眾和尚誰都回答不出。法燈和尚回答:“誰把金鈴系在老虎脖子上,誰就有辦法解下來。”后來,解鈴還須系鈴人就成了一個俗語,用來比喻誰制造了矛盾搞出了問題,還得由誰去解決。
此外,從鈴的引申義來看,凡是和鈴的形狀相似的東西都可以叫鈴。如,啞鈴、杠鈴為體育用具,剛剛長出的棉花的果實叫棉鈴。
上一篇:遇的解釋|遇的意思|“遇”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雅的解釋|雅的意思|“雅”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