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的解釋|習的意思|“習”字的基本解釋
按照中國現代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在《卜辭通纂考釋》中的解釋,“習”是個會意字,它由上部分的“羽”字和下部分的“日”字來會意。“羽”指鳥的羽毛,借指鳥的翅膀,“日”指太陽,合起來表示鳥兒在陽光下練習飛翔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對習字的解釋是:“習,數飛也。”就是鳥兒多次試飛的意思。許慎還指出,“習”是由“羽”字和“白”字來會意。可以看出,郭沫若和許慎對“習”字的會意對象說法不同,但含義都是一樣的,因為只有在晴朗的白天,鳥兒才有可能練習飛翔。所以,“習”的本義是指鳥兒練習飛翔。
“習”指鳥兒練習飛翔的本義,在古代典籍中也有所用,如《詩經·月令》里就有“(季夏之月),鷹乃學習”的句子。意思是,夏末,小鷹就要練習飛翔了。
鳥兒練習飛翔包含了學習的意思,所以,“習”的本義就擴展出了對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演練和操作。練習含有不斷演習的意思,所以,“習”也就有了溫習、復習的意義。《論語》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這句話是說,學習知識以后再及時的復習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句子里的“習”字就是當復習、溫習講。
練習、學習有一個從生到熟的過程,所以,“習”也就引申出了通曉、熟悉的意思。東漢文學家蔡邕在《袁滿來碑銘》里說:“明習《易》學。”這里的“習”就是熟悉的意思,《易》指《易經》。
“習”的練習本義還可以引申出習慣、慣常的意思,如習以為常,是經常如此,成為常規。習以成俗,是長期沿用成了習俗,含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習與性成,就是長期的習慣會形成某種性格。
在現代漢語里,“習”是一個構詞能力非常強的字。習氣,指長期以來形成的壞習慣壞作風。習性,是長期在某種自然條件下或社會環境中養成的特性。習用就是經常用、慣用的意思。習靜,指心情沉靜清朗,像和尚坐禪一樣。例如,唐代詩人王維在一首詩中說:“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這句詩的意思是:早晨,在山中觀看著木槿花,在松樹下攀折著露葵,心境非常清靜。習習,形容暖風和煦,也指鳥兒頻頻飛起的樣子。例如,左思在《詠史》這首詩里說:“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意思是說,籠中的鳥兒頻頻飛起,振動的翅膀碰到了籠子的四周。
“習”字,還給予人們一定的哲理。成語“習非成是”,是說對某種錯誤既然已經習慣,那么,反過來就會認為,這種錯誤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成語告誡人們: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是非分明,黑白清楚,以免出現習非成是的情況。
《習學記言序目》,也叫《習學記言》,是南宋時期葉適(kuò)所著,共50卷。這部著作從論述經史諸子之學中,表達了重視事理功業、反對理學的主張,是研究葉適(kuò)思想的重要資料。
“習”還是地名用字。習水縣,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河中游,和重慶市相鄰。縣內有豐富的木材、鐵、磷、煤、硫磺等礦產資源,也富產油菜籽、烤煙等經濟作物,以產“習水大曲”酒而出名。
“習”,從古到今,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姓氏,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了。
上一篇:丘的解釋|丘的意思|“丘”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云的解釋|云的意思|“云”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