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人死留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人死留名:rén sǐ liú míng
詞源:宋·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zhì),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詞由:五代時,后梁有個名叫王彥章的人,小時候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喜歡舞刀弄槍,練得一身好武藝。他從小就志氣遠(yuǎn)大,曾對鄉(xiāng)人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決心長大后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王彥章年輕時隨梁太祖朱溫轉(zhuǎn)戰(zhàn)各地,太祖死后,又輔佐末帝,為后梁政權(quán)的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xiàn)。后來,后唐派兵來攻打后梁的京城兗州,在沒有援兵的危急關(guān)頭,王彥章率領(lǐng)京城中的五百多名御林軍,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彥章也因受傷被俘。他至死不肯投降,終遭殺害,時年六十一歲。王彥章雖然死了,他的英名卻留傳后世。
詞義: 人死后留名于后世。形容一個人生前功勛卓著, 或死得壯烈,被后世所稱頌。
書證: 宋·無名氏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 “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 大丈夫怎肯負(fù)人恩德?”清·錢謙益《和州魯氏先塋神道碑銘》:“教授公訓(xùn)戒子姓,每稱引古語‘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
上一篇:成語《亂臣賊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人琴俱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