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的解釋|科的意思|“科”字的基本解釋
科是一個會意字,由禾和斗兩個字構成。禾就是莊稼,斗是一種量具。科的本義和莊稼、量具有關。《說文解字》說:“科,程也。”程就是等級。最早的等級劃分是從莊稼開始,也就是從糧食開始的。為了更公正地征收農業稅,就要正確地區別田地的類別和等級。土地有肥沃的,也有貧瘠的,稅收當然應該有所區別。那么如何確定土地的級別呢?在科學技術很不發達的古代,不可能對土壤進行化學分析,只能是從土地利用的效果來觀察,也就是從糧食的產量來觀察。這就需要從不同的土地上抽取一定數量的莊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土地的肥瘦,分出不同的等級,再按等級收取農業稅。在《尚書·禹貢》篇里就有把九州的田地分為九等,然后按等征稅的說法。所以,科的本義,應該是土地和莊稼的等級。
科由區分莊稼的等級引申為對其他事物進行的分類。我們知道,科舉考試是從隋朝開始的。科舉的舉就是選拔的意思;而科就是分類,是對考試內容的分類。當時的考試就有進士科、博學宏辭科和經濟特科等不同的類別。科舉二字連起來說,就是分類選拔。由此推而廣之,科舉考試的年份也叫科。如,甲子科就是甲子那一年的科舉考試;父子同科,就是父子二人同一年參加科舉考試。科舉考試的場所就叫科場,應考人被錄取叫做登科。
對課程或業務的分類也叫科。如,文科、理科、內科、外科等。機關按工作性質分設的管理單位也叫科。如,人事科、總務科、行政科等。在生物學上,同一個目的生物按照相似的特征再分為若干類,這不同的類也叫科。如,貓科、鷹科、桑科、禾本科等。
分類必須有一個劃分的標準,所以科字由對莊稼的分類還可以引申出標準和準則的意思。唐代詩人元稹在《敘詩寄樂天書》中說:“朝廷大臣,以謹慎不言為科。”也就是說,朝廷中的大臣們,為了明哲保身,都把小心謹慎不說話作為為人處事的標準。
標準是一個一般的概念,如果把它運用到國家的政治方面,那就是法律、法規。所以科字又有法律、法規的意義。現在,如果抓住了一個犯罪嫌疑人,在審問和調查中,也要搞清楚他有沒有前科。所謂前科,就是他以前是否有過觸犯法律的行為。
判處一個人有罪還是無罪,當然要以法律為依據。所以,科字不但有法律的意思,而且也有了判決、判斷的意思。《宋史·徽宗紀》說:“疑獄當奏而不奏者科罪。”意思是,凡是疑難的案件應當上奏朝廷而不上奏的,主管官員要被判罪。在處理事情上,一成不變地照條文去傳達、去做,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照本宣科。
最后,說一說戲曲上的科。科班是舊中國訓練戲曲演員的機構,大多是從小就鍛煉基本功,對技術訓練特別重視,學習的期限也很長,一般要學習七年到十年。因為是分科培養,如生、旦、凈、末、丑等,所以叫做科班。因為是從小就開始訓練,對技術的重視和學習的時間長等原因,科班出身的演員技術上都很過硬。所以,也常用科班出身來比喻正規的訓練或教育。
上一篇:離的解釋|離的意思|“離”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章的解釋|章的意思|“章”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