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的解釋|戲的意思|“戲”字的基本解釋
“戲”是一個簡化字,它的繁體字作“戲”。這是一個右形左聲的形聲字。它的本義據(jù)《說文解字》說,是一種兵器的名字。但《說文解字》又說:“戲,三軍之偏也?!惫糯髧能婈犚话愣挤譃樯现邢氯?,國君或者主帥帶領(lǐng)中軍,而上軍和下軍就都叫偏師?!叭娭本褪侵干宪娀蛳萝?。清代學(xué)者王筠也說:凡不是元帥帶領(lǐng)的都叫偏師?!皯颉钡膬蓚€意義不同,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本義,沒有定論。
但不管它的真正的本義是什么,戲都和軍隊有關(guān)。所以軍隊中的一種比賽形式——角力也被稱作“戲”。角力也好,角斗也好,都是一種比賽形式,并不是真的打起來。所以“戲”又有了游戲的意思?!?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gsdq/sgsc/"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三國演義》第一回就說:“玄德幼時,與鄉(xiāng)中小兒戲于樹下?!币馑际莿湫r候,和鄉(xiāng)村的小孩一起在樹下玩耍。
游戲、玩耍、玩笑都是小范圍的,如果把它擴(kuò)大起來,就是各種歌舞、雜技的表演。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陪同魯定公到齊國去,齊國的官員向齊景公請示,請演奏宮中的樂器。齊景公說:可以。一聲令下,“倡優(yōu)侏儒為戲而前”。意思是:那些演員和小矮人一邊表演一邊前進(jìn)。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一種歌舞表演的形式,叫做“儺戲”。“儺”是古代民間驅(qū)除疫鬼的一種宗教儀式。在驅(qū)除這些害人的鬼魅時,嘴里要不斷地發(fā)出“儺、儺、儺”的吆喝聲。所以把這種活動叫做“儺戲”。演出儺戲要帶上假面具,假面具上畫上各種兇惡嚇人的嘴臉,用來震懾鬼魅,把他們趕跑。中國民間的儺戲,現(xiàn)在比較集中地保存在貴州、江西、湖南、安徽四省。
百戲,原稱“角抵”。初步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才大大興盛起來。這里既有來自軍隊的角斗,也有來自民間的各種雜耍。漢武帝出于軍事和政治斗爭的需要,兩度派張騫出使西域各國。就在張騫第二次出使歸來后,西域各國使者相繼來到漢朝,并帶來了各種雜技藝人。元封三年春天,各國使節(jié)云集長安,漢武帝為炫耀武力而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百戲”演出,轟動了方圓三百里的群眾,也使各國使臣大為震驚,交口稱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從此,一年一度官辦的“百戲”就成為定例?!鞍賾颉奔貪h表演藝術(shù)的大成,包括了當(dāng)時所有能羅致到的中外技藝。
在古代,藝術(shù)形式比較少,也比較單調(diào),若干種藝術(shù)形式用一個“戲”字就可以概括了。而現(xiàn)在,藝術(shù)形式眾多,根據(jù)1959年統(tǒng)計,全國各民族各地區(qū)的戲曲劇種共約三百六十余種,所以現(xiàn)在的“戲”字主要指的是戲劇。
對于戲劇,如果按照作品的類型來劃分,可以分為悲劇、喜劇、正劇;如果按照作品的題材來劃分,又可以分為歷史劇、現(xiàn)代劇、兒童劇等等。
戲劇品種影響最大的要算是京劇。在地方戲曲劇種中,安徽的黃梅戲也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因為它的曲調(diào)是由湖北的黃梅傳入的,所以也叫黃梅調(diào)。
皮影戲。大約開始于宋代。藝人操縱影人在光源和屏幕之間,做出種種動作,屏幕上就見到了彩色的影人的生動表演。
上一篇:得的解釋|得的意思|“得”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掃的解釋|掃的意思|“掃”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