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解釋|高的意思|“高”字的基本解釋
“高”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形體上部是斜頂的房屋,下部是樓臺,中間的“口”表示進入樓臺的門。這個字是以樓閣的高聳來表示“高”這一概念的,與“低”、“卑”相對,如:高山、高貴、高臺深池、高風亮節等等。
“高”是一個意義很豐富的詞。例如“高山流水”,從字面來看是指高山和流水,但在特定情況下多用來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來形容音樂的高雅美妙,還是一首古代琴曲的名字。《列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列御寇的著作,書中的《湯問篇》講了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精于彈琴的人叫伯牙。一個偶然的機會,伯牙遇到了善于聽琴的鐘子期。當伯牙彈出的琴聲一會兒像高山,一會兒又像流水時,鐘子期都能理解出其中的含意。只要伯牙心有所念,用琴曲一表達,鐘子期都能聽得出來。于是,伯牙就把鐘子期視為知音。鐘子期死了,伯牙就扯斷琴弦,摔破琴,表示終身不再彈琴。后來,人們就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來比喻知音難求。
中國古代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這個風俗開始于南朝時期。重陽就是陰歷的九月九日。那時候,每年一到九月九日,每個人都要做一個紅色的囊袋,里面裝進茱萸草系在手臂上,然后登上高處飲菊花酒。茱萸草是一種芳香濃郁的植物,古人認為能祛邪消災。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隨著歲月的遷移,重陽節登高成了一種習俗,成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娛樂活動。這一天,人們頭上插茱萸,佩帶茱萸囊,不僅歡樂宴飲、登高觀賞,還有騎射圍獵等其他活動。唐宋時期登高的風俗尤為興盛,文人雅士特別喜歡登高賦詩以抒發情懷。唐代大詩人王維就作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里的“登高”就是登上高處,“遙”是遙遠的意思。“少一人”就是缺少了作者自己。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兄弟的思念之情,至今仍膾炙人口。
“高”由高低的含義引申,它也有高大、高遠、高深的意義。例如:高門,是指高大之門,借指富貴之家;高堂,本指高大的殿堂,又用來指父母;高祖,指遠祖,也指開國之君,后世子孫因為他的功勞最高而有了“高祖”這個稱謂。
與“高”有關的地名也不少,如高密、高唐、高陽等。高陽酒徒,指喜歡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講到,劉邦起兵的時候帶領軍隊經過高陽,書生酈食其登門拜訪,劉邦正在洗腳,就問傳話的人:“來者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傳話人說:“像是一位讀書人。”劉邦不喜歡讀書人,就說:“替我辭謝他,說我正為天下事忙著,沒時間見書生。”傳話人把劉邦的話一轉達,酈食其聽了大怒,對傳話人說:“趕快去告訴沛公,我是高陽酒徒,不是書生。”劉邦聽了,就高興地接見了他。后來酈食其設計幫助劉邦攻下了高陽縣所在的陳留郡。
“高”還有對人尊敬的意思,如高見、高論、高名大姓等等。
上一篇:高的解釋|高的意思|“高”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鳴的解釋|鳴的意思|“鳴”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