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解釋|起的意思|“起”字的基本解釋
“起”字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左邊的“走”字表示“起”的意義范圍,右邊的部分在古代是個“巳”字,“巳”在《玉篇》中被解釋為“起”。許慎解釋說:“起,能立也。”也就是能抬起腳來起立的意思。因為在古代,古人是席地而坐,要想站起來,只有先抬起腳才行。所以,“起”的本義就是舉足直立的意思。我們現在常說的“起來”、“起立”、“起身”等等詞語中的“起”字,用的就是本意,當“直立”或者“站立”講。
在中國,有一個在大門外建一堵短墻作為屏障的習慣,這種屏障俗稱“影壁”或者“照壁”,也叫“蕭墻”。因為“蕭”字在古代含有莊重、肅敬的意思;在封建社會里,每當君臣相見,凡遇到照壁的時候,禮節就更加莊重,所以把照壁也稱作“蕭墻”。《論語·季氏》里說道:“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意思是說,我恐怕季孫氏家的禍患,不在顓臾這個小封國,而在他們弟兄之間、家庭內部。成語“禍起蕭墻”就出自這里,比喻家庭內部或者弟兄之間發生禍亂。這個成語中的“起”字,是當“興起”、“引動”講。“起家”、“起兵”、“起義”這些詞語中的“起”字也是“興起”、“引動”的意思。
由直立的意義引申,“起”也有使物體豎立、聳立起來的意思。《書經·金滕》里說道:“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意思是說,君王出行到郊外,天就下起了雨。返回時,刮起了風,田里的禾苗都直豎了起來。這里的“起”字,就是當“豎立”或者“聳立”講。晉朝惠遠的《廬山記略》里有這樣的話:“東南有香爐山,孤峰秀起。”是說廬山東南有座山峰叫香爐峰,它高高的聳立著,挺拔美麗。《孫子·行軍》篇中說:“鳥起者,伏也。”鳥兒平常一般是喜歡平直飛翔的,如果到某個地方忽然間高飛起來,那下邊可能就會有埋伏。這是孫子留給后人的兵法知識。這里的“起”字,是當“飛”講。從這個意義引申“起”也有升起的意思。唐代詩人韋應物有這樣兩句詩:“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這里的“起晨煙”就是升起炊煙的意思。
直立、起立含有起程和走的意思,這個意義引申,“起”也含有“出發”、“動身”的意思。《墨子·公輸》中有這樣的話:“公輸班為楚造天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意思是說,魯班為楚國制造攻城用的云梯,造好后,楚國將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后,急忙從齊國動身,連續走了十天十夜,趕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準備勸說楚王不要攻打宋國)。這里的“起”字,就是“起程”或“動身”的意思。這個意義再引申,“起”也含有“離開”的意思,如“起身”、“起坐”、“起床”等等;還有“開始”的意思,如“起訖”、“起色”、“起家”等等。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起死回生”,本來是指把將要死的人救活,后用來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挽救了看來已經沒有希望的事情。
上一篇:財的解釋|財的意思|“財”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路的解釋|路的意思|“路”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