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得勝回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得勝回朝:dé shèng huí cháo
詞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畢竟土匪是烏合之眾,那里經得起這大隊人馬,不下二個月,土匪也平了,那一帶的村莊也沒有了……于是‘得勝回朝’。”
詞由:清朝,有一任安徽的巡撫姓蔣號愚齋,是個四川人。他原是山東巡撫,后因安徽北部鳳、毫一帶土匪蠢動,他是個軍功出身,于是朝廷特地調他來了。蔣中丞(即指巡撫)一到任,即派一位姓黃的道臺,一位姓胡的副將帶領五營人馬前去剿辦。接著又加派一名總兵率領三四營新練的軍隊前去。他們一到那里,見人就殺,見好東西就搶。烏合之眾的土匪被殺死的殺死了,跑的溜子,這一帶幾個村莊和百姓,被官兵的大炮都轟得沒有了。于是“得勝回朝”。此時的蔣中丞滿以為可以受到嘉獎, 誰知被御史參上幾本, 告了蔣中丞剿匪中不分良莠、一律虐殺之罪。
詞義: 打了勝仗, 返回朝廷報功。朝: 朝廷,今指凱旋歸來,也諷刺那些自我滿足的人。
書證: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 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里面, 卻生怕人家駁, 非常膽怯, 于是就靠裝樣子嚇人; 以為這一嚇, 人家就會閉口, 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
上一篇:成語《徐娘半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心不在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