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解釋|法的意思|“法”字的基本解釋
“法”字最早見于金文,筆畫繁雜。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發布法令的昭版上,“法”字寫的是小篆體。《說文解字》把“法”字解釋為“平之如水”,“觸不直者去之”。“平之如水”是形容法律像水面那樣平整,平就是公平,“把一碗水端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是“法”字的本義。
古代“法”字中的“豸”是獨角獸,它用頭上的角去觸及犯罪的人,把罪犯識別出來。后來這個“豸”字被省略了,但是獨角獸的形象被古代執法者用青銅、鑄鐵、石頭和布帛等材料作為載體,保存下來,以發揚光大它公正執法的精神。
獨角獸也叫獬豸(xiè zhi),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執法者。它長得像只羊,能區分是非曲直。商周時期出土的青銅獬豸,頭上的獨角很尖銳,圓睜的眼睛、挺拔的四肢和高揚的尾巴,把忠于職守的法官形象塑造出來了。漢代畫像磚上篆刻的頭戴獬豸冠的執法者,從側面看,冠上的獨角像翹起來的拇指,極具權威風度。明代十三陵石雕,獬豸神態尊嚴,威風凜凜。清代法官服裝上的獬豸圖,象征法權神授,正大光明。
春秋戰國時,中國著名思想家墨子寫了獬豸斷案的故事:齊莊王手下有兩個大臣,相互指責,吵了多年,不見水落石出。齊莊王命令牽來獨角獸,它聽了一個大臣的訴訟,竟然無動于衷,沒有反應;聽了另一個大臣的辯解,未及過半,就猛然跳起來,去頂他,把他的腳都頂壞了,罪犯被識別出來。其實這個故事在突出法權神授,也在突出君權神授,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的低下水平和統治階級的利益。
中國福建省龍巖地區有座山,外形像獬豸冠,當地人管這座山叫冠豸山,豸是當地人的讀音。可見獬豸和獬豸冠在人們心中的影響之深。
在中國歷史上,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戰國時的政治家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走向富強之路。集法家學說之大成者韓非子,提出法術一詞。這個法術不是指用來妖言惑眾的神秘手法、騙人的手段,而是法和術的合稱,用來概括法家的學說。
北宋年間,中國出現一位執法如山的包拯,也叫包公。他的執法事跡廣為傳頌,家喻戶曉。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現在法字的含義,是指國家制定、認可、強制執行的法律、法令、條例等行為規范的總稱。
古代把制定法律的地方叫法門。法門是佛教用語,原指修行得道的唯一門徑。“不二法門”,是用來比喻獨一無二的方法。“不得其法”的“法”也是方法、法則的意思,是說沒有摸到竅門,沒有掌握方法。
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文和書信,古代叫文書和書札,統稱為法帖。法帖在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專指著名書法家書法作品的匯集。這個集子很特別,不是印刷出來的,而是從石碑和木板上拓出來的,成為一種書法規范。宋太宗淳化三年刻制的十卷本法帖,史稱淳化閣帖,至今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的范本之一。
上一篇:沉的解釋|沉的意思|“沉”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洗的解釋|洗的意思|“洗”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