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
“抑”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爪,從卩,會用手按一人使其跪下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從反印;或另加義符“手”,以突出按壓之意,印兼表聲。如今規范化,以“抑”為正體。
《說文·手部》:“抑,按也。從反印。抑,俗從手。”(抑,按壓。由“印”字反過來會意。抑,俗字從手。)
“抑”的本義是按壓。如曹植《與吳質書》:“思欲抑六龍之首。”引申為壓制、克服、約束。如《晉書·桓伊傳》:“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
還表示貶斥、貶損。如《漢書·董仲舒傳》:“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作選擇性連詞,指抑或、還是。如《大戴禮記·五帝德》:“請問黃帝者,人邪?抑非人邪?”
作轉折連詞,指然而。如諸葛亮《草廬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上一篇:《才》字義,《才》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才》
下一篇:《折》字義,《折》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