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的解釋|巢的意思|“巢”字的基本解釋
“巢”是一個會意字。在小篆中它由上、中、下三部分構(gòu)成。最上面的部分代表三只鳥;中間是一個“臼”字,代表鳥窩;最下面是一個“木”字,表示樹木。整個字的意思是建筑在樹上的鳥窩。我們現(xiàn)在所寫的“巢”字,是字形訛變的結(jié)果。《說文解字》說:“巢,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kē)。”就是說,鳥窩如果建筑在樹木上,就叫“巢”;鳥窩如果建在地面上的草叢里,就叫“窠”。宋代詩人陸游在《書巢記》一文中說:“鳳之巢,人瑞之;梟之巢,人覆之。”意思是:鳳凰鳥的巢,人們都把它當(dāng)作吉祥之物;貓頭鷹的巢,人們認(rèn)為不吉利,而要掀翻它。
在遠(yuǎn)古時代,鳥類獸類非常多。人們住在山洞里或地洞里,經(jīng)常會受到野獸的傷害。為了避免野獸的傷害,有一個部落領(lǐng)袖受到鳥類筑巢的啟發(fā),發(fā)明了在樹上建筑房屋的辦法,他教給老百姓在樹上架起木頭,搭成小屋,人們的生命安全有了保證。老百姓愛戴他、擁護(hù)他作了領(lǐng)袖,稱他為“有巢氏”。
堯是遠(yuǎn)古時期著名的帝王。在堯的時代,人們已經(jīng)從樹上下來,在地面上建房居住。可是有一個隱士卻仍然住在樹上,人們就稱他為“巢父(fǔ)”,這里的“父”不是父親的意思,而是對男子的尊稱。相傳堯要把帝王的位置讓給他,可是他堅(jiān)決不接受。
“巢”的本義是鳥窩,由此引申為凡是像鳥窩的東西都可以叫“巢”。在古代戰(zhàn)爭中,人們發(fā)明了一種偵察工具,叫“巢車”。這種車下面有八個車輪,車上樹立一根高高的桿子,桿子的頂端安上滑輪。通過滑輪,用繩子把一個小小的木板屋吊起來,一直吊到桿子的頂端。小木屋有四尺見方,高五尺,四周有十二個洞眼,人在里面可以通過小洞眼觀察敵人城里的動靜。因?yàn)樾∧疚莺芟聒B巢,所以把這種偵察工具叫做“巢車”。“鳩占鵲巢”這個成語,說的是斑鳩鳥不筑巢,卻憑著自己強(qiáng)勁的體力,用武力強(qiáng)占了喜鵲的巢。后人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勞而獲,侵占了他人的成果。
“巢”是鳥類的家,也可以用來比喻人類的家。有個成語叫“覆巢之下無完卵”,意思是說,鳥巢傾覆,里面的鳥卵當(dāng)然也就沒有一個能夠幸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遭到滅門之禍,無一幸免。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讀書,他給自己的家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書巢”。有人問他為什么偏偏要叫做“巢”?他回答說,瞧我這屋子里,柜中裝的是書,桌上擺的是書,架上放的是書,床上枕的、鋪的還是書,簡直掉在書堆里,怎能不叫“巢”呢!那人還是將信將疑,便隨陸游前去觀看。誰知到了門口,果真被書擋住難得入內(nèi)。好不容易鉆進(jìn)去,卻又被書上下左右圍個水泄不通。一不小心,又把書碰翻了。那人連連點(diǎn)頭說:“真像個‘巢’!真像個‘巢’!”
“巢”的本義是指鳥類的窩,也可以擴(kuò)大指所有動物的窩。《水滸傳》第五十五回中說:“擒獲賊眾,拆毀巢穴。”這里的“巢穴”本來是指鳥兒或野獸藏身的地方,引申也比喻盜匪等盤踞的地方,是個貶義詞。
上一篇:屐的解釋|屐的意思|“屐”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帥的解釋|帥的意思|“帥”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