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屬毛離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屬毛離里:zhǔ máo lí lǐ
詞源:《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屬于里?”
詞由:傳說周幽王同太子宜臼的關系一度搞得很壞,最后竟把太子逐出了京城。還有周宣王時的大臣尹吉甫,寵愛后妻,將前妻的兒子伯奇逐出了家門。于是有人寫了《小弁》這首詩,反映了子女被逐時的痛苦心情。其中有幾句說:當我想到宅旁栽種的桑樹、梓樹的時候,總是畢恭畢敬地引起了對父母的思念。我尊敬的只是父親,依戀的只是母親。難道我既連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著皮衣的里嗎?我是多么向往著親密溫暖的家庭!
詞義:連接、依附著皮的毛和里子。屬;連接。離;依附。毛;喻指父親。里;喻指母親。比喻子女同父母的關系親密。
書證:清·葉廷琯《鷗陂漁話》:“滴血入骨骨欲活,屬毛離里何奇哉!”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六回:“況紹聞近日改邪歸正,也足以感動人的,何況屬毛離里之親。”
上一篇:成語《塵垢秕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巧言如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