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足跡·有趣的事名言大全
〔美詞薈萃〕
忍俊不禁興致勃勃笑破肚皮自得其樂其樂無窮
興趣盎然樂不可支歡呼雀躍喜上眉梢妙趣橫生
趣味無窮歡聲笑語晃晃悠悠神思物外相機而動
佳句寶典
1.“哈哈!抓到了,哦,我抓到了‘龍蝦長老’……”我歡喜著大聲叫了起來。同伴們爭著來看,我想跑到岸上,說話間,我腳下一空,來了個“四腳朝天,祝你平安”!
2.雪化開時,房檐上倒掛著一根根又長又細的“冰凌棍兒”;我們用發紅的小手小心地掰下來,做拐棍,當槍玩。
3.抓蛤蟆是件很有趣的事兒,孩子們將磨得十分尖銳的鐵釬插在高粱秸的前端,悄悄地走到正在水池邊鳴叫的蛤蟆的后邊,猛地刺去,這樣就輕而易舉地捕獲了。
4.大家拾起一粒粒小石子,打在冰面上,小石子像脫韁的野馬,“嗖嗖”地滑起來,能滑好遠好遠。
5.我停止了對小烏龜的挑逗,裝出友好的態度來麻痹它,趁它不注意,把鐵尺突然插到它的身底下,一翻,它就仰面朝天了。
6.我們用發酵過的面團搓成一個小圈,粘在竹竿尖上,躡手躡腳地貓到樹下,猛地一伸、一按,“知了”就被捕住了。
7.馴獸員把一只籃球投給黑熊,它在地上拍了幾下,蹣跚地走到籃球架前,雙手托起籃球,把手一伸,球穩穩地進入了籃圈,真逗!
8.我左手按住蟹的后背,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從它的大鉗子后伸過去,使勁兒捏住它。盡管這個“橫行大王”不停地張牙舞爪,也對我毫無辦法了。
9.伙伴們一擁而上,小豬搶食般地撿起豆來。“咯嘣”,“咯嘣”,“真香,真香!”大家一邊咯嘣著吃,一邊不住地夸贊著。那小水像小豬跳槽似的蹲在中間,大水伸出沾滿黑灰的雙手冷不防地在小超臉上抹了兩下,大伙全樂了。小超虎著一副老包臉蹦了出來。
10.火滅了,豆子焦黃焦黃,那濃烈的香味誘得人饞涎欲滴。只見大水脫下襯衫,叉開雙腿,呼呼地扇起來了。頃刻,泥土夾著點點火星四飛,嗆得我們吭吭直咳。
名家名段
村后是團酒湖,村前就有銅官山。雖然高山離家有五六里,但山群中就有我們隊里的集體茅柴山,每年樵柴必去高山上的。
而童年時的我們最感興趣的莫屬采烏飯草頭了。我無以查閱烏飯草頭的學名,但我很小即知道它長在樹根部,紅紅的。農歷四月初,我們就結伴前往山上采草頭。剛入山中,一見山中的奇石奇樹奇鳥就驚嘆不已,玩賞一會后分頭爬山,采摘烏飯草頭。逢上一處長滿烏飯草頭時,大家爭搶著摘,不管手指上已被草頭染黑。有時又翻了好幾個山岡還找不到,只得多處輾轉。忽然發覺同伴走散了,只好高聲喊叫,就聽見對面山頭上也有同樣的喊聲傳來。一籌莫展時,卻見柴叢中同伴正在一個勁地采摘草頭。采了一整天,干糧吃光了,夕陽西斜了,大家只好回家。誰采得少,采多的一定要分給他。我們就邊吹著口哨邊走出山林。
——王涌津《童趣》
老太公裹了件舊棉襖哆哆嗦嗦地從村屋的一角轉向這里;大伯伯披了件時新的短大衣健步走向這里;老阿嫂結著圍裙手里端了碗冒著熱氣的山芋招搖著過來,立即吸引了眾多的要山芋吃的人;小阿叔則早已端了各式各樣的長凳、方凳、小凳到這里讓大伙坐;少男少女則在這里嬉笑追打調情追樂;我們小孩子在河里游啊,鬧呀,什么事情都拋到腦后去了,整個河面似乎都流動著我們的無憂無慮的、歡樂的笑語。游累了,洗夠了,我們就爬上岸,把柳枝鋪在地上,然后躺在地上面,耳聽河水的傾訴、樹上的蟬鳴,仰望藍色的天空,飄浮的白云……涼風習習,是多么愜意!
——王涌津《冬季陽光》
跟我外婆上掃盲班沒幾天,大約認得十來個字,我就不可一世起來,不理睬鄰居小伙伴的叫喚,懷抱舅舅一本精裝英漢大字典,坐在大門鐵欄內,唱歌般大聲讀書。過往行人不禁駐足,訝然側耳,等聽清這位“小神童”讀來讀去都是這幾個字:“上下左右多少……”皆捂嘴走開。這時我還未上學,卻已不滿足媽媽給扎的兩條小辮,自己對鏡梳妝,一下子編了六條小辮子,扎上各色花布條,左顧右盼美極了。我大姨媽及媽媽相偕下班回來,看見一個小妖精在大門口跳橡皮筋,滿頭萬國旗飛舞,先是前俯后仰,及看清是我,差點背過氣去。
——舒婷《童年絮味》
文雅些的是打彈子。男孩的口袋里總有幾個彩色玻璃球,隨時隨地打起來,這是對“眼火”的考驗。手上的準頭好,便可一贏再贏,只是贏來的彈子上都是“麻皮”,很不光潔。打彈子時,經常將手在泥地上搓一搓,不知是因為手汗還是為了運氣。于是,這項運動成為所有的大人們深惡痛絕的不衛生的游戲。
——陳村《童年游戲》
記得那時我還在小學讀書,有次暑假歸來,整天抱著那本前面掉了幾頁的報紙線裝本《水滸》來看。一到晚上當大家揮著扇子乘涼的時候,我便把故事像說書似的講給他們聽。一聽到講故事,男女老幼都來了,有的手里還端著飯碗,有的拿著煙斗或者端著茶杯。我說到起勁的時候,也忘了形,竟手舞足蹈起來。比方講武松打虎,我居然踢倒了一個坐在我前面的小孩,他反而哈哈地笑了。
——謝冰瑩《平凡的半生》
習作佳段
1.到了暮春季節,清涼的雨絲在細細地灑著,一個個小伙伴就從各家門里竄了出來。不要預先通知,便一個不漏地到小洼地邊來“報到”了。一溜串的小腦瓜,活像一支雜牌“孩兒軍”。這當中,我像是有點“權威”似的,便跳上“點將臺”,開始點將了。“鼻涕大王”、“眼淚大將”……跟我沖!呼啦一下,全跳到了洼地里。
2.幾乎在同時,洼地里爆發出歡樂的叫聲。“捏好了!”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杰作”歡跳起來,“瞧,瞧!像不像?”大家互相傳看著。我高興地對大家說:“我這個最像。我長大了,也要像他那樣,學好文化,把大家都寫進去!”“哦!”大家又跳起來,有的竟然翻起跟頭。“我要開飛機去打鬼子!”“我要當司機去開火車!”“我要……”都拿著手中的玩意,談著自己的美好的理想,每個人的眼里都放射出奇異的光芒。大家又大聲唱起跟大人學到的鄉間小調了。你擰他一下臉蛋,他也擰你一下耳朵,再一看,什么“鼻涕大王”、“眼淚大將”全都成了“泥巴大將”了,大家又發出了會心的歡笑。
3.我們最常玩的是釣魚蝦,可釣法卻很特殊。大家把捉來的海螺都挖空,只剩下一堆空螺殼,然后用一根粗線繩穿起來,投入海里,另一頭線拴在竿子上,以后就需要你靜下心來等待了。你如果覺得竿子沉重起來,就快拉出線繩看吧,每個空殼里都會藏著小魚、小蝦、小蟹什么的。哈,這些笨家伙們都把空螺殼當做自己的“安樂窩”了!
4.夏天,河水是藍藍的,清澈極了。水底的小螃蟹爬來爬去,饞得孩子們直流口水。水性好的扎個猛子抓幾只上來,烤著吃,味道很鮮美。小河兩邊的大青石是我們嬉戲的好地方,那上面滑溜溜地,坐在上面能打滑梯。我們常常從村子里溜出來,從青石上跳到水里游泳、吵鬧,盡情宣泄我們的快樂。
5.有時,我們悄悄地約上幾個男孩子,偷偷地裝上火柴,鉆進包谷地里,踮起腳尖掰下幾穗,脫下衣裳包了,抱在懷里,找一個大人不常到的溝里,拾一點干柴,生起火,我們圍住火堆,用木棍扎著包谷穗一邊燎一邊吃,等吃飽了也弄得滿臉黑灰。
6.雖說只是過家家,但我們還是挺認真的。我們“村子”設備齊全,自己開了“醫院”、“戲院”、“商店”,要什么有什么。我的橡皮娃娃病了,帶她上“醫院”。“大夫”拿起“聽診器”聽了一會兒,皺著眉頭,說:“感冒了,得打針,還要吃藥。”一聽打針吃藥,橡皮娃娃“哇哇”直哭。我趕快安慰她:“別哭,別哭!乖乖聽話,打了針,病就好了。”我按著她的手腳,讓“大夫”給她打了針,還包了一包“藥片”。眨眼工夫,橡皮娃娃又活蹦亂跳了。“謝謝你喲,好大夫。”
7.我們把豆莢放在田間小路上,又忙著拾柴、黃豆葉。大超把豆莢堆在豆葉上,大水劃著火柴,可能是豆葉不太干,火著得很慢很慢,大水鼓起腮幫子,吹呀吹呀,火還是燒不起來。“去去去。你這尿壺嘴,沒勁兒,看我的。”小陽推開大水,蹲下身,“呼,呼,呼”,像個鼓風機似的吹起來。畢畢剝剝,火終于熊熊地燒起來了。一股青煙直升起來,和著我們的笑聲漸高漸遠了。小陽像個老練的炊事員,用根高粱稈當火棍,來回撥著火。一陣微風吹來,小陽被煙嗆得直流眼淚。風助火勢,豆莢“噼里啪啦”炸響了。燒熟的豆子咧著嘴,好像在朝我們傻笑。
上一篇:《成長足跡·自我畫像》記事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93歲大爺湖邊義務掃地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