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的解釋|旅的意思|“旅”字的基本解釋
“旅”是一個容易寫錯的字,若不小心,會將字的右下部分寫成和“派”字的右邊形體一樣。不過,看到了“旅”的古文字字形,了解了“旅”字的形體演變歷史和其中的奧妙,這個字就不會寫錯了。
“旅”字是一個會意字,由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構成。古寫這兩個字一個是“”(yǎn),一個是“
”。這個結構特點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改變。
“”(yǎn)這個字很特別,它只出現在《說文解字》、《廣韻》等字書、韻書里,不在普通文獻里使用。所以,這是一個理論上應該有、而實際上難以見到的字,它表示的意義就是“旌旗飛揚的樣子”。以它作為偏旁的字,如“旌、旗、施、族、旅、旋”等等,意義上都和旗幟有關聯。
至于“”字,情況剛好和“
”(yǎn)字形成鮮明對照,它是一個常用字。此外,它本身也是一個會意字:兩個人,一前一后,正是相隨相從的寫照。
“旅”字的寫法是:一面飄揚的旗幟下,兩個人相隨相從。這是古時候集合行軍的情景,所以“旅”的本義就是“軍旅”的“旅”。根據《周禮·大司徒》的記載,古代軍隊的編制以五個人為基本單位,叫做“伍”;五個伍,即二十五人,構成“兩”;四個兩,即一百人,構成“卒”;五個卒,即五百人,構成“旅”;五個旅構成一個師,五個師構成一個軍。所以《說文解字》說:“軍之五百人為旅。”
在現代漢語里,“旅”字如果單獨使用,仍然只能用在表示軍隊編制的情況下,如“軍、師、旅、團、營”等,這正是“旅”的本義在現代的應用。
“旅”字所表示的軍事編制單位比較高級,人數眾多,所以引申為表示“眾人”的意思。例如《左傳·昭公三年》記載了一件事,說齊國國君齊景公要給大臣晏嬰改善居住條件。他對晏嬰說:“你家那個地方離市場太近,又擠又鬧,不能住,不如重新挑個好地方,怎么樣?”晏嬰回答說:“我家在那里住了幾輩子,足夠了,對我來說還嫌寬敞得過分呢。再說離市場近,買東西還方便。哪敢麻煩大家呀?”最后這句,原文說的是“敢煩里旅?”“旅”就是“大家”、“眾人”的意思。
在現代漢語里,有一個常用詞用到了表示“眾人”的“旅”字,這個常用詞就是“旅行”。說起來,“旅行”這個詞在現代雖然很常用,其實它的歷史至少已經有兩千年了。在《禮記·曾子問》篇里說:“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意思是孝子在三年守喪期間,穿白色的衣服,不和大家在一起,不和大家結伴出行。其中的“旅”字和“群”字同義,表示“眾人”的意思。“旅行”就是結伴而行,這個意思和軍隊行軍有相通的地方。
“旅”字還可以表示“陳列”,這也是從“軍旅”的“旅”引申而來的。
上一篇:方的解釋|方的意思|“方”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旋的解釋|旋的意思|“旋”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