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 , 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詞源: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 自諱其名, 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搒笞, 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 許人入州治游觀, 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詞由: 宋朝有個州官名叫田登, 十分專橫暴戶。他的名字也要人避諱, 不許百姓說“登”,連“登”的同音字也不準說。凡是觸犯了他的規定, 輕則鞭打, 重則殺頭。這么一來, 全州的人只得稱“燈”為“火”了。逢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城里有錢有勢的人照例要點燈。田登不得已只好允許百姓進城觀燈,但他絕不允許百姓說“觀燈”。為此,他命令手下人專門寫了張布告,貼在街上。布告上說:“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日。”百姓看了氣憤地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真是豈有此理!”
詞義:反動統治者可以放火,為所欲為,而百姓連點燈都不許,不給一點自由。
書證: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迂腐部·諱己名》:“俗語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可是你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偶說一句妨礙的話,你就說不吉利,你如今好好的咒他,就該的了?”
上一篇:成語《另起爐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葉公好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