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的解釋|付的意思|“付”字的基本解釋
“付”是個會意字,它在金文中左邊是一個人形,右邊是人的一只手的樣子。在小篆中,“付”字是由手拿著物對著人來會意的。因為右半部的“寸”字在古代寫作“又”,“又”就是指人的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付,與也。”“與”就是“交給”、“給與”的意思。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寫道:“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這是諸葛亮首次出祁山,準備北上攻打魏國,臨行前向蜀后主劉禪呈上的一道奏章,歷史上稱作《前出師表》,目的是規勸劉禪“親賢臣,遠小人”,嚴明賞罰,虛心納諫。這里所引用的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有私通敵方、自私巧取、違犯條律等不正當行為的人,應當交給有關部門依法懲辦;如果是做出了忠于朝廷,與民有益之事的人,應該交給有關部門獎賞。其中的“付”字,就是用的本義,當“交給”講。
“付”字的基本含義古今變化不大。“付訖”這個詞是指把款項交付清楚。“付印”是指把稿件交付印刷。在過去,書稿付印被說成是“付梓”或“上梓”。梓,指的是“梓”木,可以作為刻字用。過去印刷多用木刻版,因此文字上版雕刻被稱為“付梓”或“上梓”。成語“付之一笑”,是指用笑一笑來回答,表示不值得理會或不值得重視。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這樣的句子:“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意思是說:人世間的快樂之事不過就像奇異的夢境一般,很快就消失了;自古以來,人的一生無論是榮華富貴還是失意貧窮,都不過像那向東流去的江河里的水一樣,一去不返,到最后什么也沒有。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一生不少失意之事的深沉感慨。成語“付之東流”就來源于這里。后世的人常常用這個成語比喻成果葬送或希望落空。
在陜西省西安市的西邊,有一個阿房村,這里有秦始皇建造的著名宮殿阿房宮的遺址,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阿房宮,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的,到秦朝滅亡時還沒有全部竣工,可見它的建筑多么宏偉,工程多么巨大。但是,這么一個宏偉建筑,卻在楚漢戰爭中被項羽用一把火把它燒掉,只留下高約7米,長約1000米的夯土臺基。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稱項羽的這個行為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成語“付之一炬”就出自這里,說的就是項羽放火燒掉阿房宮這件事。
“付”還通正副的“副”字,有“符合”或者“輔助的”意思。《三國志通俗演義·趙云截江奪幼主》中說道:“趙云就懷中奪了阿斗,抱出船頭上,欲要停岸,又無付手。”這里的“付”字就是當正副的“副”講。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把“付”字加上“馬”字旁,就指古代幾匹馬共同拉一輛車時起輔助作用的馬。“駙馬”這個詞,本來是指漢代的官名,也就是“駙馬都尉”,魏晉以后成了皇帝女婿的專稱。
上一篇:從的解釋|從的意思|“從”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偶的解釋|偶的意思|“偶”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