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解釋|鼓的意思|“鼓”字的基本解釋
想要熱鬧離不開鼓。鼓能造氣氛,鼓能出效果,鼓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由來已久的。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根據鼓的形象發明創造了“鼓”字。不過,那時候的“鼓”字跟現在的“鼓”字不一樣。
最初的甲骨文“鼓”字下面是鼓的架子,中間是圓圓的鼓身,鼓身上面是美化鼓的裝飾物。后來演變出了另一種寫法,像是一只手拿著鼓槌在敲鼓。金文與甲骨文不同的是鼓槌一頭像是用布包裹的,一個是好看,一個是對鼓面減少磨擦,使鼓的壽命延長。
在商朝的出土文物中,有一面保存完好的銅鼓。甲骨文中的“鼓”字和該面銅鼓非常相像。
在古代,“鼓”是一種樂器,在古代音樂中鼓占了重要位置,人們常說“鐘鼓齊鳴”。古人打仗的時候也少不了鼓,它可以鼓舞士兵的勇氣,雙方對陣廝殺的時候,誰的鼓聲大,誰似乎就有了領先的優勢,擂鼓作戰,是古代戰爭中的常用方法。
據史書記載,五六千年以前,黃帝和蚩尤兩個部族在河北省涿鹿縣爆發了戰爭,這是上古時期的一場大戰,雙方發生的沖突激烈,場面恢宏龐大,最后黃帝戰勝了蚩尤。據說在這場戰爭中,黃帝使用的是夔鼓。
黃帝使用的“鼓”究竟是什么樣子,到今天還沒有得到出土文物的證實。制造鼓的材料很可能是木料和獸皮,因為木料、獸皮容易腐爛變質,無法長久保存。可以推測黃帝使用的戰鼓對于戰爭勝利起到的關鍵作用。
而和“鼓”字相關的詞語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一鼓作氣”,它出自中國著名的歷史書籍《左傳》。意思是在古代的戰爭中,當敲第一遍鼓時,士兵們都鼓足了勇氣,勁頭十足。后來,人們就用“一鼓作氣”來比喻辦事要趁熱打鐵,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人們常說:“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塞得滿滿的,而凸起的樣子。這里的“鼓”字是形容詞。“鼓鼓搗搗”,意思是反復擺弄。比如:他一邊同我談話,一邊鼓鼓搗搗地擺弄他那個筆記本電腦。這里的“鼓”字是動詞。
“鼓舌”,就是賣弄口舌,多指花言巧語,鼓其如簧之舌,如“搖唇鼓舌”的“鼓”字就是一種引申義,含有賣弄的意思,是貶義。
隨著歷史的發展,鼓的用途也多了起來,歌舞表演、喜慶節日、婚喪嫁娶、宗教祭祀,都離不開鼓。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大鼓、小鼓、銅鼓、腰鼓、花鼓、單鼓、軍鼓、木鼓、竹鼓等等,五花八門,要是敲起來,真會是威風八面。
上一篇:鼎的解釋|鼎的意思|“鼎”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龍的解釋|龍的意思|“龍”字的基本解釋